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嘉露)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是導致子宮頸癌的罪魁禍首。有大學調查發現,有41%本港婦女未曾聽過HPV,有22%誤以為性生活隨便及多個性伴侶,才會感染HPV病毒,反映市民認知不足。有醫生指出,若HPV患者被標籤是「水性楊花」,不少市民以為自己不會被感染,便不願接受子宮頸普查,延誤診治的機會,建議當局加強公眾教育,正確認識HPV。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於2009年跟進292名曾在家計會灣仔診所接受服務的華人婦女,平均年齡是38歲,當中64%受訪者有中學教育程度,以了解她們對HPV及其測試的認知程度。結果發現,若以滿分為6分,受訪者平均得分由閱讀有關HPV資料前僅1.53分,在閱讀後則增至4.25分;而願意接受子宮頸普查的女性也於閱讀後增加5%,使整體數字達97%。
易生偏見以為患者「水性楊花」
研究又發現,不少市民對HPV存在誤解,有22%人認為受感染的原因是性生活隨便、超過1個性伴侶;有10%人更以為僅有1名性伴侶,終生不會感染HPV。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系主任兼臨床教授顏婉嫦表示,若女性對HPV出現偏見,以為「水性楊花」才會患病,不但造成標籤效應,更加令部分女性不願及早作子宮頸檢查,使患癌風險增加。
顏婉嫦表示,目前最常見的子宮頸細胞變異,主要是鱗狀異形細胞(ASC-US),當女性接受ASC-US及HPV病毒檢測時,若兩者同時呈陽性反應,便代表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較高,相較只患上ASC-US、但沒有HPV病毒的女性高出20倍。她稱,女性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和HPV病毒檢查,有助及早了解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較高。
顏婉嫦建議政府加強公眾教育,正確認識及廣泛推廣使用HPV測試,提高子宮細胞普查的準確性。為了更深入研究HPV測試,港大醫學院現正招募年齡介乎30歲至60歲,前往家計會接受子宮細胞檢查,又為未懷孕的本港婦女進行免費的HPV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