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見圖)表示,發展城市與保育建築並不衝突,從規劃理念上完全可以避免。例如一德路為修建地鐵而拆除的古建築,其實建地鐵完全不需要全部拆除古建築,只需拆除一點。又如以往中山六路、七路全部拆除擴建,其實市區並不一定需要這麼寬的馬路,可以通過控制車流和合理的規劃措施來達到目的。
「如今廣州剩下的歷史建築不到整體建築的1%,而保護得好的則不到千分之一。」湯國華表示,廣州亟待全面調查現存的歷史建築,看有哪些可以定位文物,哪些可以定位歷史建築。成片的歷史建築急需保護,而即便不成片,單個的歷史建築也有保育價值,例如可以建成市民活動中心等等。拆,只是一個辦法,而留,則可以有多種手段。
賦予老建築新生命
在他看來,廣州保育良好的歷史建築屈指可數,「歷史建築的保育是保持其風貌,將內部改善或改造以適應現代生活。在這方面,北京路的中華書局舊址是做的比較好的。它並不是文物,在保護外立面的情況下將內部的樓梯保留,其他則進行裝飾翻新,加裝電梯,又延續了賣書的功能,是不錯的保育案例」。而如廣州太古倉,其改造成為倉庫沒有問題,但是牌子則掛錯,太古倉為登記文物,但是按照現在的改動情況,則不符合文物保護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