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金牌意義變遷 奧運回歸體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人們更多關注林丹個人魅力。路透社

 從1984年洛杉磯零的突破到2012年倫敦的第200枚金牌,28年間,中國體育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其中包括體育冠軍身份的變遷以及國民對體育所承載的價值觀。

 1984年,許海峰為中國奪得首枚奧運金牌。自此,人們對金牌趨之若鶩的程度遠遠超出體育運動的本身。當年許海峰洛杉磯凱旋時,坐著敞篷的吉普車揮手進了南寧城;但中國隊在漢城失利後,竟有人過激地寄給李寧刀片和繩子—那個年代,收到類似物品的絕不止他一個人。

 前中國奧委會秘書長魏紀中曾說:「新中國成立不久,當時一窮二白,社會情緒比較低落,還有一些屈辱的歷史記憶。中國人在體育比賽中取得的突破,起到了鼓舞民心、提升全民族士氣的作用。」

 所以,運動員的成績往往與國家榮譽、民族自尊緊緊地綁在一起。許海峰成為「國家英雄」,全國上下「學習女排振興中華」。

 2001年7月13日,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舉國歡騰。百年奧運夢想成真,全面點燃了國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2008年,中國運動員不但以51枚金牌獲得奧運金牌榜第一,還獲得120個世界冠軍,打破16項世界紀錄。至此中國運動員獲得的世界冠軍已從容國團的1寫到2283。

 不過,隨著「奧運會金牌都第一了,還想怎麼樣?」的公眾心聲,人們對金牌價值的認識開始回歸體育本身。有體育迷在網上寫道:「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得到的金牌和獎牌實在是太多了,就好像一直渴望的夢想終於實現之後,大家更多開始關注體育本身的魅力。」

 原本只對金牌和榮耀的追逐,變成全民健身的熱情。而與女排、許海峰、劉翔等獲得奧運冠軍被視為「國家英雄」相比,林丹們之所以受到關注,更多的是源自運動和他們個人的魅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曉莉

相關新聞
內地7月出口 僅升1%遠遜預期 (圖)
7月內地進出口一覽 (圖)
內地進出口同比變化 (圖)
實現全年10%目標 商務部稱「有壓力」 (圖)
專家解讀:更寬鬆貨幣政策或出台
中企對東盟投資增速34% (圖)
2015年實現零關稅 (圖)
粵主攻電子平台推「廣貨」
薄谷開來案庭審7小時紀實 (圖)
中方促日勿拜鬼傷兩國感情 (圖)
專家解讀:右翼勢力從未真正反省歷史
議員申請登釣島 日政府即將回覆
東北14市建經濟帶向俄朝開放
烏蘇大橋合龍 連通黑瞎子島與內陸 (圖)
俄媒:中國建最新秦級核潛艇 (圖)
冉萬祥任甘肅副省長
中國實現百公里量子通訊
旅日大熊貓產下幼仔 (圖)
北京最低時薪調高至14元 (圖)
18省市最低工資標準  單位:人民幣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