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古老與現代碰撞 軟硬件跨越發展
「10年前,北京沒有龐大的地下交通網絡,沒有便捷的機場快線,沒有鱗次櫛比的寫字樓,沒有眾多的商務區,更沒有種類繁多的博物館、劇院和藝術區……真不敢想像,10年間北京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在北京工作、生活近20年的香港人劉詠瑜,向本報記者談及北京10年間巨變時感慨道。這位慕詩 (香港)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北方區總裁表示,「奧運會後,北京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管理水平都有了跨越式提升,如今這個古老而現代的大國首都,已經和其他國際大都會並無兩樣。」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茜婷
慕詩 (香港)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北方區總裁劉詠瑜(見圖)仍清晰記得,她初到北京時,地鐵只有如今的2號環線,西餐只有王府井大街的麥當勞。可如今,她早已數不清地鐵有多少條線路,西餐廳有多少家。「地鐵是城市進步的一個象徵。
奧運會開幕前,北京先後開通了5號線、10號線,這是個大突破,全世界的遊客都通過這幾條線路聚集到鳥巢、水立方觀看無與倫比的奧運會。」
地鐵網絡 四通八達
其中,京港地鐵—4號線給劉詠瑜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她說,以前交通不便,一想到去北京城南就頭疼,但自從有了4號線就便順暢許多。而且,坐4號線到北京南站,轉乘高鐵去天津,不過半小時,可謂省時便捷。
對於從商20餘年的劉詠瑜來說,當初選擇北京需要很大勇氣。她告訴記者,多年前,由於內地市場發展尚不成熟,北京十分欠缺經營零售業的氛圍與場所,許多外國品牌並沒有把目光投向北京,一些品牌引進後,僅在當時最傳統的王府井百貨裡開店。
人才薈萃 外企紛至
但現在,王府井、國貿、新光天地……,從西到東,由北至南,北京已不再只有一個商業地標,而是擁有眾多商業集聚區。劉詠瑜表示,「北京的整體經濟氛圍已經煥然一新。」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北京已成為國際化大都會,而這些歸根結底離不開人的變化。剛來北京與內地員工共事時,劉詠瑜發現,許多新人不會發傳真、不會打英文文檔,一份國際傳真發了6遍,對方都沒收到,這讓她感到非常意外。劉詠瑜說,很難想像這些在香港乃至外國公司裡最基本的事務性工作,在北京的員工手裡竟成了難事。
而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員工綜合質素的加強,這些問題不再是問題了。劉詠瑜說:「在北京總部經濟的帶動下,許多外國公司紛紛進駐北京,開始『搶購』人才。如今在我的公司裡,可謂是群英薈萃,既有IT業的精英,也有公關達人。」
居民友善 大氣包容
19年前隻身來到北京打拚,讓劉詠瑜留下來的,既不是當時的商業環境,也不是悠久的歷史,而是北京濃濃的人情味。一些北京人曾不計回報地幫助過她,這種深厚的情誼不是金錢和物質能夠衡量的,這種樸實的民風也不是其他一些國際城市所能媲美的。劉詠瑜對記者說,北京人十分友善,北京是一個大氣、包容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