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家會議中心高級國際業務總監Jennifer。李茜婷 攝
天安門廣場西側,人民大會堂一旁,圓潤光潔的現代殼體,靜立於漣漪微動的水面中央,波光倒影渾然輝映,宛如一顆晶瑩剔透的水上明珠……五年前誕生時還曾頗受爭議的國家大劇院(「巨蛋」),而今已經深入人心,成為首都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地標,亦是世界大劇院版圖中冉冉升起的一顆璀璨明珠。
「我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歌劇院都曾工作過,但自從2011年來到國家大劇院後,我的人生便開始了奇妙的篇章。」 這是國家大劇院意大利籍歌劇製作顧問Giuseppe Cuccia見到本報記者時的第一句話。
滿頭白髮的Giuseppe Cuccia說,國家大劇院的成長速度在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與久負盛名的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相比,國家大劇院整整少了近200年歷史,可這種『年齡』上的差距,並沒有減少大劇院的國際競爭力。」
年創10劇目 締造視聽盛宴
他認為,國家大劇院在音樂、舞蹈等方面的傳播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搭建了中國與世界交流合作的平台,正在成為世界表演藝術領域的重要一極。如今,許多大劇院的自製劇已經達到在世界任何知名劇院演出的藝術標準。
國家大劇院以每年平均創作生產8-10部劇目的速度為觀眾帶來視聽盛宴。其中,Giuseppe Cuccia參與指導的眾多歌劇裡,最令他滿意的就是《假面舞會》。他說,這部歌劇在舞美、服裝、道具、演唱等方面都堪稱上乘之作,現場視覺效果非常震撼。如果要將該劇「搬」到大都會、斯卡拉這樣的歌劇院演出都是沒有問題的。
「巨蛋」受追捧 兩年排期已滿
作為中國高雅藝術的聚集地,國家大劇院已經成為中國表演藝術的典型地標。業內人士把能否登上大劇院的舞台,視作眾多院團和藝術家藝術品質的重要「試金石」。作為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胸懷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開業以來先後迎來了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多藝術家,贏得了捷傑耶夫、阿巴多、洛林.馬澤爾、諾伊梅爾、小澤征爾等眾多國際大師的讚譽。
國家大劇院演出部部長李志祥對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10多年前,德國漢堡芭蕾舞團來京演出,當時場地條件、觀眾欣賞秩序不甚理想,給漢堡芭蕾舞團留下了不好的記憶,以至於國家大劇院開業後多次邀請該團來演出,都被婉拒。而在隨後的全世界各地巡演中,漢堡芭蕾舞團陸續聽到同行們在談論這個新生的國家大劇院,都在計劃到那裡去演出。2010年,德國漢堡芭蕾舞團終於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在首演後的慶祝酒會上,該團藝術總監深感於大劇院先進的舞台設施、專業化的管理和熱情懂行的觀眾,正式收回了當初不在中國演出的誓言。
李志祥透露,目前國家大劇院明後兩年的演出排期已經飽和,2015年排期基本確定,而藝術創作生產的計劃已經排到了2016年。從國家大劇院剛開業時,國際名家名團「受邀」演出,到今天「排隊」到國家大劇院亮相,大劇院以其優質、高端的軟硬件設施,逐漸成為國內外頂級藝術團體的「新寵」,成為當代世界表演藝術發展的風向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