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蓄水池示意圖。網上圖片
下凹式立交橋頻頻積水斷路,有關專家組研究多時。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災害與環境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劉樹坤向本報表示,下凹式立交橋積水問題是正常的,在國外都曾經出現,城市規劃建設上,摸清匯水面積,採取一攔截,二降低地表積水流量,三建設地下暗河即可根治。此外,將來可考慮改下凹式立交橋為上拱方式。
劉樹坤表示,城市規劃中應避免建設下凹式立交橋,這已形成國際共識。過去幾十年,為了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導致基礎設施跟不上是城市化發展的需求,城市規劃缺乏前瞻性,要將這些歷史欠賬填平,並非朝夕之工。
在劉樹坤看來,北京市排水現有管線大舉改動已經不可能了,但是並非無藥可救。經過幾輪排查,北京市易積水的窪地情況清楚。治理下凹式立交橋積水,首先應統計每個積水點匯水面積多大,有多少水匯集,哪些是附近區域的,哪些是橋面本身的。
攔截積水 建設暗河
劉樹坤認為,在周邊的雨水匯集之路上,修建地下水庫、蓄水池,做到最大化截流,這是第一步。
第二,北京市整體城市徑流系數需要降低,也就是地表積水盡可能減少。目前,城市路面多為水泥、柏油路,滲透能力較低,應該充分利用城市綠地、公園等場地分流雨水,分區域滲透,既可補給地下水,又可降低地面積水量。
第三,北京市有關建設地下大型水道的方案正在研究中,必須建設地下水道,這也是發達國家採用的辦法,而且造價只有地鐵的一半,一勞永逸。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程曉陶也認為,在洪澇嚴重的地方建立大型的蓄水池具有可行性,另外,還可以採取遍地開花的方式,比如要求房地產開發商在小區地下建小型的蓄水裝置,減輕排水管網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