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專業議政:長者何堪為「芻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建強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是中華文化數千年來的哲理箴言。那麼,香港今天的境況如何?基層長者的境況如何?

 社聯的最新研究發現,若以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50%作為貧窮線,本港去年的貧窮線由前年的17.9%下跌至17.1%,創下10年新低;而貧窮人口亦由前年的120.5萬人減至115萬人。不過,長者貧窮線卻不跌反升,貧窮長者人數多達28.8萬人,即平均每3名長者就有1人活在貧窮線下。至於沒有家人同住的獨居及兩老長者的貧窮人口更有17.6萬人,比率高達五成。另外,有團體批評現時多達10萬名長者在65歲以後,仍要繼續工作謀生,或只依靠1,050元的生果金艱苦生活,狠批香港已成為長者的「拾荒之都」!

 長者貧窮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棘手難題,沒有「一步到位」的萬應靈方,只能因應不同的國情社情,一步一腳印地探索解決的方向。新政府在上任僅16天時,便提出包括「長者生活津貼」的多項民生政策措施,再於新一屆立法會復會首日,立即要求優先討論該項津貼,好讓40萬名長者可以即時受惠。就此,政府的誠意和承擔,經已清晰洞見,但卻仍是好事多磨,枝節叢生,零和式的政治角力和不斷加碼的訴求,令到整個討論和整項政策,都面臨被扭曲變形,而程序正義和社會公義,也面臨新的演繹詮釋。

 毋庸諱言,作為一項「急事急辦」的特惠措施,即使撇除政治考量,出現不同理解甚至爭議,都是可以理解;但只應以長者福祉為念,各自基於不同崗位、不同本位去發聲建言,而不應是反客為主、偷換概念式的對弈拚搏。事實上,反對派議員意圖借勢騎劫「長者生活津貼」,將其與全民退休保障掛u,令眾多「餐搵餐食餐餐清」的基層長者,無辜陷進政爭漩渦。試問對於身處貧窮線下的長者來說,立法會的議事程序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議員的「面子」、新措施是否最理想的解決方案、現行的資產審批上限應否放寬,以至需否設立審查機制,這都是「不懂愁滋味」的高論。須強調,長者身處耄耋之年,身體狀況一天一個模樣,照顧長者是爭分奪秒的工程,絕不應是不理今天,只看未來10年、20年!

 回眸往昔,令人汗顏!數月來的反覆爭論,彼此相互「Show hand」,可為基層長者帶來甚麼額外得益?可為實施「全民養老保障制度」掃除甚麼障礙?長者絕對不是芻狗,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曾為香港的繁榮建設付出心血精神的奠基人,更是你我的長輩親人。若不是真心誠意為基層長者脫貧解困,就請不要「抽水」!就請「收聲」!

 須補充,要解決老有所養的問題,最新的「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只能算是當中跨幅較大的一步,為往後深入研究包括稅制改革、人口政策、產業轉型等一系列問題,提供基礎條件,並為最終形成老有所養、標本兼治的制度安排,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大家應擴大思維,「長者生活津貼」只是中轉站,而不是終極目標,過分糾纏,只會自我綑綁。

相關新聞
香港發揮特殊作用 讓「九二共識」更深入人心 (2012-10-30) (圖)
廿四味:專業議政:長者何堪為「芻狗」 (2012-10-30) (圖)
民生表現升呢 高官評分彈起 (2012-10-30)
議員宣誓加料 市民抗議促查 (2012-10-30) (圖)
林奮強:賣樓前行會未議加SSD (2012-10-30)
范太:有人U「港獨」毋須過敏 (2012-10-30)
港人看十八大:十八大與中國發展戰略 (2012-10-29) (圖)
「愛港力量」護國家尊嚴 香港無討論「港獨」空間 (2012-10-29) (圖)
立會選舉勝不驕 譚耀宗籲撐新人 (2012-10-29) (圖)
林大輝:CY用心為港 「長津」可作退讓 (2012-10-29)
頂天立地:取消國教有如引刀自宮 (2012-10-26) (圖)
啟德體育城無變 進展下月交立會 (2012-10-26) (圖)
起動九龍東搞農墟音樂會 (2012-10-26) (圖)
學者:國教「洗腦」不成立 (2012-10-26) (圖)
立會議員加薪15% (2012-10-26)
民情指數漲近正常水平 (2012-10-26)
華人華僑攜手 全球統促會是保釣大平台 (2012-10-25) (圖)
梁愛詩評法律界 包致金挺有權表達 (2012-10-25) (圖)
59%市民指新聞自由遭濫用 (2012-10-25)
一哥外訪後公布做法一貫 (2012-10-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