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治祖) 今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推動了多項協助有需要的貧困人士的措施。「關愛基金」最近推出的、協助基層市民改善居所環境,及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的「舊樓業主立案法團津貼計劃」和「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已分別接獲1,000個及7,300個申請,後者更預計可於本月下旬開始陸續發放津貼予符合資格的申請者。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日在其最新網誌中說,希望在各界共同關注和參與下,為建設和諧社會發揮更大作用。
分別接獲1,000及7,300申請
曾德成昨日在其網上專欄《局長隨筆》中介紹兩項津貼的推行情況。他說,為改善居住環境,保障公眾安全,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有一定樓齡的大廈進行維修,但大廈是否有業主立案法團,及其運作情況是維修能否順利展開的關鍵,而當局發現,大部分舊樓業主,尤其是自住的長者和沒有經濟能力的業主,要應付法團的日常運作開支,頗為吃力。
為此,「關愛」發揮先導作用,於今年5月通過,由民政事務總署推行為期3年的「舊樓業主立案法團津貼計劃」,為合資格的現有舊樓法團和新成立的舊樓法團提供實報實銷形式的津貼,以減輕法團在基本運作開支上的負擔,津貼每個合資格的項目,包括涉及法例規定的相關註冊費、第三者風險保險、檢查防火及機電設備、清理走火通道等的50%實際支出,上限為2萬元。這是政府第一次以基金資助合資格法團的運作開支,鼓勵更多大廈成立法團,促進大廈管理。
「舊樓業主立案法團津貼計劃」推出不足1個月,即截至10月底,在約4,300個合資格法團中,已有近1,000個表示有意申請,而由法團、業主、物業管理公司、居民聯絡大使等打來的查詢電話亦有500多個。
「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則旨在幫助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紓緩經濟壓力。津貼金額為1人住戶3,000元,2人住戶6,000元,3人或以上住戶則劃一為8,000元,受惠人士須以月租或更長租期形式,租住私人樓宇內的房間/小室、閣仔或床位;租住民政署轄下的「單身人士宿舍計劃」宿位;居住於臨時房屋或無家者,住戶入息不能超過指定限額,須沒有領取綜援及在港沒有物業,租住私人樓宇內的房間/小室、閣仔或床位者,租金不能超過指定上限。
有關津貼項目申請開始4星期,協助推行項目的社區服務單位已收到主要來自深水埗的7,300多份申請。
秘書處更收到5,200多宗電話查詢,主要關乎申請資格,包括入息限額和居所類別等。秘書處現正審核收到的申請,並預計首批合資格人士可望於本月底前陸續取得津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