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會堂,2008年3月17日下午,在掌聲中當選國務院副總理的王岐山表情沉靜。這位早年從西北大學歷史系科班出身的學者型官員,為何從研究史學「故紙堆」轉向「經世致用」的金融學,外界知之甚少。
1969年,王岐山來到陝西省延安縣馮莊公社,成為一名知青。1973年,他進入西北大學。6年後,王岐山回到北京,成為中國社科院近代歷史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參與修訂《民國人物傳》等,能力得到學者肯定。一位老研究員回憶說:「如果發展下去,他肯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研究員。」
但中國剛剛開啟的改革開放進程,讓一直關注國計民生大事的王岐山興奮不已,他常與同事談論經濟學方面的問題,並開始「不務正業」寫起經濟學論文。1982年,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借調王岐山,從此他正式跨入經濟領域,以極具現實挑戰性的農村政策問題研究起步。
第一次全國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討論會於1984年9月上旬在浙江莫干山召開。會議雲集了中國經濟舞台的風雲人物——王岐山、周小川、樓繼偉、周其仁等。他們提出的「價格雙軌制」方案,在次年的中國價格改革被正式採用。據參會的經濟學家華生回憶,此次會議的實際組織者是王岐山。
良好的史學基礎研究,錘煉出更縝密的思維,令王岐山能洞察經濟發展趨勢,對經濟問題常有深邃、獨到見解。而在數次中美對話中,王岐山常常縱論古今,運用其深厚的歷史知識作比喻,博得滿堂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