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艾敬從音樂跨到當代藝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十五年前,在廣州的一個夜晚,艾敬寫了一首關於香港的歌《我的1997》。這首原本很私人、將自己成長經歷訴諸民謠娓娓道來的歌曲,後來紅遍大江南北,伴隨著大事件的背景成為上個世紀末很多文藝青年的時代記憶。近十年來,她的歌聲漸少,但其傾情藝術的熱忱卻從未改變,在堅持每年都推出高質量單曲的同時,她把工作重心轉移到視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上。聰慧的天賦,加上十年的不懈努力,她完成了從音樂到當代藝術的成功跨界,逐漸在「視覺藝術」這個更廣闊的天地綻放光彩。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本月20日開始,在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艾敬將以融匯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近200件作品,交出自己過去10年跨界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歷時兩年多艱苦創作與精心準備的「I LOVE AIJING:艾敬綜合藝術展」,是作為歷史文化藝術最高殿堂的國博首次為中國當代藝術開展,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親自擔任本次展覽的策展人。規格之高,受到海內外業界的矚目。

 文化積澱厚重的國博為中國當代藝術打開大門,首個登門的為什麼是年輕的艾敬?國博副館長陳履生說,當代藝術作為舶來品,已經在中國走過了三十年的坎坷歷程。以「歷史與藝術並重」發展理念的國博不僅僅要面對歷史,亦不能忽視已經有三十年積累和發展的中國當代藝術。他認為,艾敬是一位充滿夢想的藝術家,她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貢獻是以愛心呵護藝術的情感,將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永恆的主題變成她自己的專屬,不斷努力挖掘和拓展,並變換語言方式使之呈現出當代的特點。同時,還是在愛的主題下,她對環境和生存的關注是以切膚之痛面向現實中的未來,以小中見大,簡中現繁的觀念表達,向觀者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

 「愛」正是艾敬此次展覽的主題。本次展出作品,是艾敬在遊歷西方各國之後對祖國、對家鄉的一次深沉的情感回歸和藝術價值的挖掘。其中的作品《我的母親和我的家鄉》,是艾敬現階段創作理念的集中體現。其母親帶領發動了家鄉瀋陽的近50名親戚、朋友和鄰居共同參與製作,採用參與者家中廢棄的舊毛衣、毛褲以及其他舊毛線,重新編製一幅寬6米,長16米充滿「love」字樣的掛毯。色彩斑斕的「love」掛毯前,端坐著一位母親埋頭編織的雕塑形像,這個形像以艾敬的母親為原型來歌頌深沉而厚重的母愛。作品的氣度和涵義彰顯了北方文化的地域特性,以及艾敬對家鄉故土的深情。

 同時展出的有關家鄉的裝置作品《我的家鄉》,以廢棄鍋爐重新裝點出全新的視覺體驗,現場觀眾可以通過「鍋爐」中裝置的四個影像體會北方的情懷氛圍,通過濃烈的情感體驗給初冬帶來暖暖溫情。

 另一幅名為《棋子》的作品,是她去年秋天開始構思和創作的,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總共製作了64個直徑為90厘米的黑白棋子,材質都是紫銅,手工鍛製,外表烤漆。創作的靈感來源於中國博大精深的茶道精神,與其個人情感的變化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2008年,艾敬從紐約搬回北京,既想留在祖國,又留戀紐約熟悉的環境,在一種「舉棋不定」的情緒中徘徊了很久。那時她開始研究茶道,在安靜中尋找內心的支撐點。在金屬的工業感和現代感的外表下,這些棋子所具有的東方神韻會賦予空靈的精神空間和禪意的清涼。

 對於即將拉開帷幕的這次展覽,艾敬忐忑又期待。她說,國博是她心目中的藝術殿堂,那裡珍藏著中國歷史文化的瑰寶,能夠有機會在這個平台上面對全世界,是畢生的榮耀。

 本次展覽從11月20日至12月9日,為期20天。為了更好地拉近藝術與大眾的互動距離,體現艾敬藝術創作來自於大眾文化的特質,展覽期間還特別推出藝術延伸的項目《生命樹下》,將於展覽期間的每周六下午3點舉行,屆時將會邀請不同領域、不同門類的藝術家一起進行現場再創作,屆時將呈現切合主題的藝術綜合性的延展,將藝術的多樣性、多元性交匯融合。

繪畫是色彩的旋律

 作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手,艾敬因曾經創作出了如《我的1997》、《艷粉街的故事》、《追月》、《中國製造》等數十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被譽為「當代民謠女詩人」,是當時民謠歌手的領軍人物。

 至於為何「華麗轉身」,跨界進行視覺藝術的創作?她表示,藝術的表現形式有共通性,寫歌譜曲需要畫面感,而繪畫也是一種色彩的旋律。她那些以愛為主題的視覺藝術創作,將自己在音樂方面的才華、音樂上所表達的情感內容都帶了進來,

 1999年,艾敬師從當代藝術家張曉剛,激發出了視覺藝術創作的能量。之後她定居紐約,逐步淡出樂壇。在紐約期間,艾敬以繪畫為主。紐約作為全球藝術的中心,匯聚了全世界文化藝術的瑰寶,無論是美術館或者藝術機構、拍賣行、畫廊乃至街頭藝術家、跳蚤市場的舊物品都給其帶來新鮮、豐富的視覺享受和文化滋養。在紐約,艾敬過著藝術家的生活,也完成了將繪畫愛好提升為創作方向的華美轉身,其由音樂向視覺藝術創作激變的過程深受中西方藝術界的關注和好評,先後得到西方評論家安迪.沃霍美術館藝術總監艾略克.席那(Eric Shiner)、《美國藝術》主編和著名評論家理查德.法恩(Richard Vine)、國內當代藝術評論家呂澎、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等的評論和推介。

 從2007年開始,艾敬以視覺藝術家的身份參與國內外重要藝術展覽。曾經在北京、上海和紐約舉辦過3次個人藝術展。2009年10月艾敬紐約個展「I Want To Love」之後,她的藝術作品逐漸為人所熟知,也開始進入藝術收藏家的視線。如今的艾敬正以綜合藝術家的身份在世界當代藝術舞台上展露光芒。

相關新聞
黃宏生:創維迎第三次創業 (圖)
企業要有「狼」性 反對小富即安
未考慮讓兒子接班
港機場上月客貨運俱增 (圖)
免墮財崖 美國會料終達共識 (圖)
財崖不解決 美將陷衰退
昌興39億收購大馬鐵礦
廈門港務附屬購4艘新拖輪
新濠博亞旗下優先票據定價
澳博附屬回力球場簽新租約
保華中期少賺75% 毛利率跌
皇朝盈警料本季營運下滑
鞍鋼年底折舊費料55.4億
弘海獲內蒙地下煤礦採礦證
曾俊華:外圍疲弱難改 港就業通脹壓力大 (圖)
美財政懸崖 港匯弱宜揀避險股
溫總:中國經濟趨穩 續成世界增長引擎 (圖)
政府倡再加會 盼「長津」早通過 (圖)
社科院黃平所長:中美進新磨合期 (圖)
習近平:提高黨內拒腐防變能力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