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其中一項目,令不少慘被勞工市場淘汰的車衣女工成功轉型成為生命導師,將技術授予本地年輕時裝設計師及學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隨著近年工廠北移,香港製造業日漸式微,不少擁有一技之長的車衣女工再無用武之地,慘被勞工市場淘汰。然而,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其中一項目,卻成功令她們轉型成為生命導師,將技術授予本地年輕時裝設計師及學生,充分發揮基金「凹凸互補」的精神。基金委員會主席楊家聲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總結基金10年經驗,不少項目可以持續發展,今後會將成功的模式,擴展至其他社區,冀最終達致「主流化」。
為推動市民及社會各界發揮凹凸互補精神,港府於2002年成立投資共享基金,期望透過「民、商、官」三方協作,建立跨界別互助網路及社會資本,讓社區能力得以提升。截至今年3月31日,基金累積資助了251個計劃,總資助金額約2.6億元,總計70萬名計劃參加者,協助6,000名人士提升自信及能力,重投勞動市場。
「千色」融合女工學生創品牌
樂群社會服務處於2009年7月獲基金資助150萬元,推行為期3年的「千色」裁藝計劃。計劃聘請了一班有多年製衣經驗的中年婦女,向一班時裝及紡織系學生教授製衣技術,協助其打造出香港品牌;她們本身亦可從年輕人的創意設計中擴闊思維,發揮凹凸互補的作用。計劃在資助期屆滿後,以自負盈虧形式一直發展至今。
有逾30年製衣經驗的Tracy,2008年金融海嘯後遭遣散,一度靠雜工過活,後來藉著計劃成為一名導師,現更成為「千色」裁藝的主管,「年輕設計師有不少具創意的概念,但實際不可行,我便以多年經驗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希望可以做到薪火相傳」。
設計師受益 推製衣業發展
現年27歲的設計師Hitomi坦言,從前在製衣業訓練局時缺乏實戰經驗,「做得出來(衣服)便拿上台」,認識Tracy後,車衣技術改進不少,更學到不少人生道理,如今更努力發展自己的時裝品牌。楊家聲指出,有關計劃正是個重建「社會資本」的好例子,更可攜手推動本地製衣業發展。基金將於今晚舉行10周年頒獎典禮,並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任主禮嘉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