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向德國復仇 戰後歐洲 種族清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囚禁在集中營的德國移民。

 記載二次世界大戰的史書裡,詳細描述了納粹德軍對猶太人的殘暴不仁。但是,戰爭結束後,歐洲曾出現過一次「迫遷」的報復行動──對德國平民進行「種族清洗」。這是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迫遷行動,是慘絕人寰的大復仇,史書卻甚少提及,連德國中學的標準教科書,也避而不談。

 戰後遭迫遷的德人,以老弱婦孺為主,達一千五百萬名,死亡人數達五十萬。

 悲劇發生至今快七十年了,倖存者所剩無幾,此段歷史似乎可以被輕輕抹掉。不過,美國一名史學家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和分析,最近出書詳細披露當年的血腥行動,還歷史一個真面貌。

 往事雖不堪回首,但我們應該認識歷史,牢記歷史,讓戰爭悲劇不再重演。文:余綺平

三盟國下指令

 美國歷史學家道格拉斯(R.M Douglas)的新書《秩序和人道:二戰後驅逐德人》(Orderly and Humane: The Expulsion of the Germans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引起國際關注。在此之前,該段歷史凌亂不全,偶爾被人提起,但總是「心照不宣」地輕描淡寫帶過。

 原因有兩方面:驅逐德人的歐洲國家認為,這是納粹德國自己造成的惡果,德人死不足惜;另一方面,德人對戰爭心存愧疚,避免再挑起仇恨,不提為妙。

 指令這場種族清洗的行動者,是三大戰勝盟國政府領導人,包括:英國的邱吉爾、美國的羅斯福和蘇聯的斯大林。執行指令的國家包括:波蘭、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

移民多達八百萬

 事件追溯至納粹上台期間,希特勒為了調整其野蠻的擴張主義,將一批批德裔少數民族向東遷徙,進駐中歐和東歐國家,如波蘭和捷克,移民人數多達七至八百萬。

 德裔移民與當地政府經常發生衝突,以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蘇台德區(Sudeten)為例,德移民在希特勒的支持下,要求自治。蘇台德事件最終由英、法、德、意四國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慕尼黑協議》,將蘇台德割讓給德國。此舉助長了納粹氣焰,使希特勒更加肆無忌憚地橫行歐洲。

 大戰結束,納粹德軍的集中營罪行惡名昭彰。因此,戰後的中、東歐國家對德人採取的迫遷報復,沒有引起國際間的關注和同情。

 迫遷行動始於1945年,歷時5年。

邱吉爾公開支持

 據《秩序和人道:二戰後驅逐德人》一書作者道格拉斯形容,此項行動慘絕人寰,猶如種族清洗,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南斯拉夫發生的種族清洗悲劇相似。

 幕後黑手包括當年的三大戰勝國家:英、美和蘇聯。該書引述邱吉爾在1944年12月向英國下議院宣布,驅逐德人是「令人最滿意和最徹底的安排。」因為多民族聚居會「惹事生非」,製造矛盾。

 邱吉爾更引用史實,證明驅逐行動是正確的。他說,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Alsace-Lorraine)兩個地區,在1871年普法戰爭時割讓給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歸還法國,二戰時又被德國佔領。兩國的紛爭無日無之,「惟有驅逐移民,始能徹底解決。」邱吉爾說。

關進集中營報復

 《秩》書指出,《一九八四》和《動物莊園》的作者奧威爾(George Orwell),當時以敏銳的洞察力在工黨刊物《論壇》(Tribune)寫文章預言,「這次驅逐行動罪大惡極,後患無窮。將來會造成無數的苦難和騷亂,播下互相仇恨的種子。」

 《秩》作者認為,奧威爾看透盟軍領袖的野心和目的。

 那些遭迫遷的德國人,大多數是老弱婦孺。他們在槍支的指嚇下,十五分鐘內撤離整條村莊,乘坐運牛火車返國,約八十人擠滿一卡車,缺糧水和冬衣,幾個星期後才抵達目的地。

 途中,他們會被關進集中營一段時間。這些集中營,如著名的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戰時設置毒氣室,殺害猶太人;戰後,就用來囚禁德國移民。

 《秩》引述紅十字會的紀錄,遭迫遷的德人受到虐待、鞭打、強姦,在饑寒交迫下做苦工。單在波蘭南部城市Myslowice一地,1945年的十個月內,近2300名德國移民喪生。

 據英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當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囚禁德國移民的地方,環境惡劣,就像Dachau集中營一樣。」Dachau位於慕尼黑西北部,是希特勒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專門用來監禁政治犯。

「英雄」麻木不仁

 部分德人被驅逐返國後,亦不得安身。戰爭炸毀了家園,他們被迫四處流浪,長年居住在田野、貨車和火車月台上。他們流亡期間感染了傷寒症,或患上營養不良症,導致死亡率上升。

 《秩》書譴責當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Edvard Benes)麻木不仁。他親赴蘇聯,取得斯大林的支持,決定驅逐蘇台德的德國人。回國後他向國人發表演說稱:「在統一民族國家利益的容許下,必須消滅德國人。」德國人離開的原因,「是他們自己巨大的道德上的罪惡,是他們戰前和他們自己的戰爭策略,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留下的創傷。」

 貝奈斯雙手染滿鮮血,但是,他曾經被西方的民主國家視為英雄。

影響國際法 後患無窮

 奧威爾「驅逐德人」將「後患無窮」的預言,也應驗了。2009年歐盟準備簽署《里斯本條約》,惟獨捷克拒簽。因為根據條約中的《歐盟基本權利憲章》,當年被逐出蘇台德的德國人,可能要求捷克歸還他們財產。捷克總統克勞斯認為,此舉將迫使捷克陷入無休無止的法律糾紛之中。克勞斯要求給予豁免,歐盟無奈答允。想不到,六十多年後的今天,驅逐德人行動影響了國際法,將來,繼續禍害無窮。

 《秩》作者認為,1945年二戰剛結束,盟國在德國紐倫堡審判納粹德軍,指控他們不人道對待平民百姓。可是,與此同時的百米距離之外,盟國何嘗不是犯下同一罪行?

 作者指出,押解德人上火車的波蘭護衛員,暴戾成性,動輒開槍;美國官員和捷克律師貪贓枉法,他們同謀合污向德人出售通行證,准許他們進入德境內的美軍佔地,尋求庇護。

家書感人肺腑

 《秩》轉載兩封家書,講述德人顛沛流離的迫遷經過,內容感人肺腑。一名德婦被逐出波蘭,她寫道:「我們98人登上運牛的火車卡,擠得像罐頭沙丁魚一樣。途中不斷有人死亡,屍體沿著路軌被扔掉。14日後,抵達蘇軍佔據了的德區,這時候,傷寒症開始蔓延整列火車。」

 另一封是絕命書。年輕的德婦寫信給丈夫──他是納粹德軍,戰爭結束後,被關進英國的戰俘營。她說,在波蘭被驅逐返國途中遭強姦懷孕,誕下一女孩,孩子不幸喪生了。她寫:「我也不想活了。希望上帝憐憫我,召喚我,讓我和女兒團圓。再見了,請相信我,別責怪我。」

重新認識歷史

 這些信件和有關檔案,以前從未公開過。自從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東西方逐漸解凍後,東歐國家的政策增加了透明度,容許外間查閱其政府檔案。《秩》作者道格拉斯在這些有利條件下,對當年「驅逐德人」的背景資料進行研究。期間,他還得到國際紅十字會、聯合國救濟總署和英美政府的協助,得以翻查檔案和資料,寫出此書。

 道格拉斯希望後人了解此頁歷史。根據2002年的一項調查,德國30歲的青年認識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多過認識歐洲的「蘇台德」──那些他們祖父輩曾經居住而遭迫遷的地方。

 上一代人可能因為國家或種族關係,影響他們對二戰的想法,或對德人存偏見。而道格拉斯是新一代歷史學家,沒有思想包袱,他以嚴肅和合理的態度,去分析這段險遭遺忘的歷史。歐美的書評家稱讚,《秩》書成就超卓,值得細讀。

相關新聞
向德國復仇 戰後歐洲 種族清洗 (圖)
顛覆歷史 暴君也溫柔 (圖)
龍應台:我的香港,我的台灣 從作家到文化決策者的身份轉換 (圖)
《我的香港,我的台灣》講座內容節選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