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公開要求安樂死的「斌仔」鄧紹斌昨日病逝。斌仔一生命途多舛,但他以頑強的生命力闖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克服了身體殘障的痛苦,度過了生命中的寒冬。斌仔在短暫的一生中,活出了「生命鬥士」的崇高精神,為我們樹立了熱愛生命、活於當下的榜樣,這是斌仔留給香港社會的最大遺產。斌仔的去世也令社會對於安樂死有更多的反思及討論。當局應加強對全身癱瘓病人的支援及照顧,讓病人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斌仔受傷前,是羅富國教育學院體育科畢業生,熱愛體育。但天意弄人,斌仔23歲那年在練習空翻時不慎跌傷,最終導致全身癱瘓,終日躺在病榻之上。在04年前,斌仔不能說話,也不能坐在輪椅上,甚至連坐在床上都有困難。憑著堅毅的耐力,他逐步克服了身體上的殘障,學會坐起來,學會說話,更學會以口含著筷子按電腦鍵盤,一點一擊的打字。但打的第一封信卻是寄給時任特首的董建華,信的內容是要求安樂死。
斌仔的事跡很快便觸動了全港社會,市民紛紛以不同方式為斌仔打氣鼓勁,加上家人鼓勵,斌仔再次克服了身體缺陷,在去年更離開居住了19年的醫院,重返社區生活。出院後數天,他已嘗試去街市買菜,嘗試搭巴士,與母親同遊樂園,盼望為父親下廚。可惜僅過一年,斌仔便因病去世,雖然消息令人傷痛,但對斌仔而言未嘗不是一種解脫。斌仔以自己短暫的一生,活出了頑強的生命力,體現了永不放棄的積極精神。斌仔的經歷讓我們了解到,在面對殘酷的命運時,人總是需要以堅強的決心去戰勝困難,克服挫折。就如斌仔生前寄語青少年要珍惜生命,以及愛惜身邊的人。這也是我們悼念斌仔的最好方式。
儘管斌仔始終以頑強的生命力與病魔抗爭,但他也一直為推動安樂死合法化而努力,原因是他認為死亡應由自己掌握。安樂死的議題在全球都廣受爭議,當中既有宗教因素,也有倫理道德上的考慮。社會對於安樂死大可持開放態度討論。始終,不論是贊成或反對,出發點都是建基於對病者的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