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銷售網絡及抵押信貸業務總監 林智剛
近月本地一、二手私人住宅成交量相對下降,可能由於較早前政府推出兩項穩定樓價措施的短期影響。而在環球低利率政策及熱錢不斷湧入本港的情況下,資金轉向非住宅物業,車位、商舖等成交量有所上升。
根據土地註冊處最新數據,在去年12月首17日內,一手私人住宅成交宗數僅得181宗,預期12月整月宗數將遠低於11月整月成交宗數。一手樓宇轉弱,二手樓宇也同樣冷清,成交宗數亦遠不及11月整月成交宗數的三分之一,反映樓市受買家印花稅(BSD)及額外印花稅加強版(SSD2)兩項措施的影響。
12月非住宅物業主導大市
儘管如此,由於全球各國仍然維持低息的政策,對實質資產有一定支持。與此同時港府亦推出一系列穩定樓市措施,因此預計樓價在今年只會有輕微升幅。然而,資金流入非住宅物業如車位、工廈、商廈及商舖,帶動市場交投氣氛。
在去年12月首17日,車位及相關成交已錄得2,542宗,已遠超11月整月1,964宗成交,為去年以來最大成交月份。須知道,本港物業市場一直由住宅物業主導,在去年9月,住宅物業的成交量仍佔總體物業成交的逾七成;然而到了12月,住宅物業成交的佔比大幅下降至不足四成,反而由非住宅物業主導大市,單是車位及相關成交已錄得2,542宗,佔大市成交46%。
資金由住宅物業流向車位及商舖,不時更有新聞報道,部分地區及屋苑的車位價格幾可與住宅物業相比。筆者的建議是,不論是購買住宅或車位,置業人士也應該量力而為。有別於住宅市場,目前車位價格不一定完全反映用家需求,流動性也有可能低於住宅物業,買家若是基於實質需求而購入,並具有足夠財政能力的話,筆者不會反對,但若果只是在人云亦云的心態下追捧此類資產,則可能要冒上一定的風險,故要慎重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