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航空史不可隔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應明家中的抗戰時期中國空軍的航模。

 記者在訪問陳老的過程中,向他提及了一個問題——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中國的空軍發展史或是航空發展史,出現了一種「斷代」的現象,即他們對1931年到1945年的中國空軍史,了解甚少。陳老先生的回應,讓記者覺得他很痛心。

 他認為,一個大國、強國,首先要善待自己的歷史。中國空軍史甚至整個中國航空史,都是不能夠隔斷的一種歷史記憶。從歷史的主體性角度而言,中國的航空史,也是中國近代化、工業化進程的一個縮影。自從洋務運動開啟中國機器現代化的步伐以來,中國人對機器工業的追求就成為了國家發展的巨大象徵與衡量指標。陳老先生覺得,與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脈絡中的悲情主線相比,航空史的發展,其實更加表現出中國的強大與國際地位的提高。尤其是在對日抗戰中,空軍的英勇搏殺,中國與美國、英國的國際友誼,雲貴川地區基於空軍發展而形成的現代化發展,都是中國航空史可歌可泣、催人奮進的一個偉大歷程。對於這樣一段歷史,後人的態度只能是謙卑、恭敬與仰望。

 無論是高志航烈士還是劉粹剛烈士,都應該在歷史的忠烈祠中,留下應有的姓名與尊重。對他們的尊重,也就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而美國援華飛虎隊的友誼,其實也就是歷史與現實的國際形象。這些都是中國人無形的資產與驕傲,應當倍加珍惜。

 正是基於這樣的心態,當遠在南京的航空烈士紀念陵園進行擴建時,陳老毫不猶豫地捐款了。因為陳老一生的心血都在航空之中,他將自己對藍天的熱愛,轉化為對歷史的承接與發揚,毫無疑問,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今天,在極為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對歷史的緬懷、解讀與思考,是國人的一項責任,這是陳老一直以來堅持的看法。他最為津津樂道的,就是在全面對日抗戰爆發後,中國空軍的兩架轟炸機遠征日本,對九州、福岡進行了一次特殊的「轟炸」——撒傳單。傳單表達的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確——中國人愛好和平,但不懼怕戰爭,如日本軍隊一意孤行,到了下一次,傳單將變為炸彈。陳老很痛心,他一直反問記者:「今天還有多少人知道這段光輝的歷史呢?」腰斬一個民族的歷史,如同毀棄自我的人格。陳老始終覺得,中國航空史的發展歷程,是現代化的有力產物,說明了中國人完全有能力參與世界現代化的潮流。對航空發展史的認識程度,某種意義上,就是對現代化的價值判斷。

 戰爭年代,事實與真相,可以因為戰情的緊迫、城池的失守而被湮沒。但是,在和平時期,我們不能夠遺忘過往的歷史,不能對客觀的往昔視而不見。現實政治的合法性,有很大程度上來自歷史的合法性。這種合法性的延續,並非是主體的一貫性,而是理念、價值與信仰的連續性,是一種歷史共性與民族共性的聯合。

 在俄國,從未因社會的變遷而導致對衛國戰爭評價的差異。若以俄國為參照物來看,其實與中國一樣,二者所經歷的世界大戰,都是在本國工業化之後,參與世界激烈的資源爭奪博弈。陳老先生始終認為,重新去發掘抗戰時期的空軍史,重新去領悟整個中國近代化以來的航空發展歷程,才能夠形成完整意義上的比較史觀念,才能夠對中國的歷史或中國人自身的不足與缺點進行深入的反思與剖析,也才能夠在新一輪現代化進程中,找到自己在整個世界應有的位置。這是陳應明老先生給記者、給社會,甚至整個國家的啟示。 ■文:徐 全

相關新聞
赤子心 航空情 (2013-01-05) (圖)
航空史不可隔斷 (2013-01-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