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實驗小學四年(4)班的方邱同學,在讀到語文課文《散落的鈔票》時,發現文章兩次提到「麥當勞」這一快餐品牌。他認為,語文課本中出現這樣的品牌名稱,有做廣告的嫌疑。
為此,他在全班同學中發起一個問卷調查,寫下一份《教材不應當為麥當勞做「廣告」》的調查報告,並致信給這套教材的主編反映問題。
《散落的鈔票》是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大意是說,節日城的地鐵站裡人多擁擠,一個外地人的錢在車門口散落,主人公「我」和立明等撿拾散落的錢,最後散落的錢一分不少地回到那個人手中。方同學發現,這篇文章作者不詳,麥當勞這個詞語在文章中也無關緊要,但主人公「我」卻對吃「麥當勞」有著很大興趣,把吃「麥當勞」當作一件很美好的「獎賞」,實質上對「麥當勞」起到了免費宣傳的效果。
出版社主編說,文章所出現的麥當勞、《丁丁歷險記》等字眼,本意為了襯托小主人公的人物性格,沒想到客觀上造成了對品牌的宣傳結果,這是編寫者當初所沒有想到的。他們將採納方同學的意見,取消《散落的鈔票》中所提及的品牌名字,以後盡量避免同類誤會,並欣賞方同學這種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 ■《海峽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