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9年9月26日,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發佈第一次會議報告,其中第三項對國徽作出這樣的決定:「根據國徽圖案參考資料,邀請專家另行擬製。」
這樣,馬敘倫和沈雁冰就繼續領導原第六小組,組成國徽組和國徽審查組,邀請專家,承擔起國徽的設計重任。
一流設計團隊 林徽因參與
10月23日,梁思成所在的清華大學設計組拿出初稿。這個設計團隊堪稱超一流,除梁思成外,參與的還有梁思成的夫人、清華大學雕飾系教授林徽因,雕飾系教授莫宗江,雕塑教授高莊,美術史教授鄧以蟄,工藝史教授王遜。
梁思成一直力主在國徽上把中國傳統藝術表現出來,因此,他所領導的小組在設計思路上盡量採用中國數千年藝術的傳統,以充分展示中國的民族文化。但同時傳統文化元素也要與表現新民主主義政權的主題配合,以此展現這是從古代傳統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新的圖案。在色彩上他們選定的是玉、金、紅三色,簡潔而富麗,形成一個莊嚴典雅而不浮誇、不艷俗的圖案,以此體現中國新舊文化的繼續和調和。他們的擬製說明這樣詮釋自己的作品:「擬製國徽圖案以一個璧(瑗)為主體;以國名、五星、齒輪、嘉禾為主要題材;以紅綬穿瑗的結襯托而成圖案的整體。也可以說,上部的璧及璧上的文字,中心的金星、齒輪,組成略成漢鏡的樣式,旁用嘉禾環抱,下面以紅色組綬穿瑗為結束。顏色用玉、金、紅三色。」
另一個設計團隊由中央美術學院張仃率領,他們的圖案是以天安門為主體。此外,還有其他設計者提供了5個倣政協會徽製發的圖案。 ■本文選自《百年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