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明確目標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要「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原因在於是中共首次明確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 ■嘉賓作者:岳經綸
作者簡介 岳經綸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公共政策評論》主編及《公共行政評論》編委。(通識教室)
新聞背景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在過去10年裡,中國GDP與財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長,而居民收入增速則相對較慢。2001年至2011年間,城鎮居民收入在大部分年份裡增速低於GDP。在2010年前,農村居民收入增速一直遠低於GDP(見圖1)。可見經濟增長的大部分成果並沒有轉化為居民收入增長。GDP與居民收入的不同步增長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整體大幅度下降,迫使中國政府將刺激經濟增長的動力轉向內需,提高居民收入則成為促進內需的必然要求。
雖然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對居民來說無疑是令人振奮的消息,但是不少人對此抱有質疑。收入倍增的目標是一個平均目標,並未對不同群體收入情況進行詳細區分,那麼究竟增加的是哪些居民群體收入?如何避免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後果?在對這些議題進行討論前,我們可以先分析以下相關資料,以增加對議題的基本認識。(基礎級)
資料一:基尼系數續高企 中國收入差距大
國際上通常認為,基尼系數0.4是警戒線,一旦基尼系數超過0.4,表明財富已過度集中於少數人,該國社會處於可能發生動亂的危險狀態。中國基尼系數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0.28上升到2010年的0.61,這將是十分嚴重的信號。中國收入差距巨大,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全部年收入是最低收入戶的8.4倍(見表1)。
資料二: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農民消費嚴重不足
早在2005年,國際勞工組織的資料顯示,絕大多數國家的城鄉人均收入比都小於1.6,只有3個國家超過2,中國名列其中。2001年到2011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一直遙遙領先於農村居民家庭,城鄉人均收入從2002年起保持在3.00以上,但是2009年起有所下降,2011年城鄉人均收入比為3.13:1(見圖2)。由於大多數農民收入低,生活消費水準也較低,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支出比呈上升趨勢(見圖3)。
資料三:地區收入差距顯著 中西部城鄉收入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東部城鄉收入遠高於中西部地區,而廣大的西部農村地區收入相對還是較低(見表2)。
資料四:財富向壟斷行業集中 公私企工資差距明顯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中,證券業平均每年人民幣17.21萬元,是全國平均水準的6倍,其他金融業人均人民幣8.767萬元,是全國平均水準的3.1倍,航空業人均人民幣7.58萬元,是全國平均水準的2 .6倍。而電力、電信、石油等國有行業的職工不足全國職工總數的8%,但工資和工資外收入總額卻相當於全國職工工資總額的55%。
從同行業的收入水準來看,非私營企業的平均工資遠高於私人企業。以金融業為例,非私營企業2010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人民幣80,772元,而私營企業為人民幣31,226元,前者是後者的2.6倍。
■資料來源:《中國基尼系數達0.5超警戒線 社會處「危險」狀態》,中國經濟網;《中國版收入倍增計劃的隱憂》,《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6月13日
城鄉分治釀收入差距 公共產權缺公平分配
據上述4個資料,我們可以嘗試分析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
原因一:城鄉分治造成「社會二元結構」
中國社會不平等的最突出表現在於城鄉分治所造成的「社會二元結構」,農村和城鎮居民在勞動、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都難以享受平等待遇。由於農村物質條件缺乏,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就業能力低,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僅能從事簡單勞動,致其收入增長自然緩慢。另外,在城市長期就業的農民工大多從事風險較大的工作,與此同時他們的社會保障水準低,大多沒有「三險一金」(養老、失業及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因此,在不平等的身份劃分條件下,城鄉居民在人力資本積累、就業狀態、創業環境等方面一開始就有很大差距,在市場競爭中起點變得不平等,收入水準差距也不斷擴大。
原因二: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缺乏公平分配
中國的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導,但是對公共產權產生的收益卻缺乏公平的分配。公共產權收益包括土地、礦藏等公共資源開發轉讓的收入;政府行政事業單位財產收益;公共空間、公共設施等使用收費等,在中國,公共產權收益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管使用,大量公共產權收益變成了某些政府部門、某些個人的利益,導致社會財富快速在少部分人中積聚,加劇了社會收入不均。
■參考資料:劉尚希,《貧富差距擴大:原因解析與對策建議》(進階級)
避免收入「被倍增」
收入倍增不僅要關注數量倍增,更需要關注結構優化,縮小貧富差距。由於十八大收入倍增的目標是一個平均目標,因此要避免「被倍增」,即部分群體的收入增速過快,從而拉高了平均增速,掩蓋了部分群體收入增長乏力甚至持平的局面。因為,收入倍增計劃必須要考慮到收入倍增結構優化的問題,即縮小收入差距。
要實現這種目標,一方面,要加強二次分配力度,使得以農村居民為主的社會低收入階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公共服務,尤其要改善農民就業狀態、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另一方面,要改革公共產權制度,防範公共產權收入私有化,同時需要進一步放鬆對私營經濟的管制,鼓勵更多創業,破除壟斷等。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曾於去年2月4日表示,中國應盡快建立「公共產權收益上繳制度」,使地方國企也上繳「紅利」,以整體有利於中國的經濟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
總的來說,最重要的是低收入者收入增長得更多一些,中等收入者平均增長,高收入者增長慢一些。(摘星級)
概念鏈接
城鄉二元結構(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另稱社會二元結構,城市為一元,農村為另一元的城鄉分隔和差異狀態。
延伸閱讀
1.《資源分配不均農村大學生比重為何降一半》,騰訊網
http://edu.qq.com/a/20090127/000006.htm
2. 《內地收入分配不均 續惡化》,香港《文匯報》,2012年12月19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2/19/CH1212190012.htm
3. 《財政部官員:中國應建立公共產權收益上繳制度》,中新網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02-04/3644505.s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你認為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是甚麼?
2. 參考上文,你認為縮小中國收入差距過大的關鍵在哪裡?
3. 你認為中國能在2020年前實現收入倍增嗎?請解釋原因。
4. 承上題,你認為要實現收入倍增的目標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5. 假設城鄉收入差距繼續增大,你認為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造成甚麼影響?指出及解釋3個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 慧
資料速遞站
請即登入http://kansir.net「Kan Sir通識教室」瀏覽更多參考資料及學習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