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綠野遊蹤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潭水塘群 觀今日之勝景 發思古之幽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繼上期帶領大家攀登柏架山之後,本期我們繼續行走大潭郊野公園。大潭郊野公園佔地達香港島的五分之一,有柏架山、渣甸山、紫羅蘭山等山峰。而在群山環抱之中的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等四處歷史悠久、大小不一的水塘,實是整個郊野公園的精華所在。

 2009年,大潭水塘群以及其他5個戰前水塘(即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之內共41項具歷史價值的水務設施,一併被列為法定古蹟,確保這些重要的水務文物獲得法例保護。全長5公里、連接大潭四水塘的大潭水務文物徑也因此修建而成。

 大潭水塘是港府興建的第二座水塘,其工程相當龐大,以當時的幣值計算,單是第一期工程(1883-1888)已經耗資一百二十五萬元,較薄扶林水塘的總支出高出一倍有餘。

香港食水供應里程碑

 大潭水塘建於河谷的出口處,距海岸超過一英里。水塘的設計是先以水壩攔截水流,收集雨水,並以隧道輸送淡水至寶雲道輸水管(全長三英里),過濾後先存於儲水庫,然後才供市區居民使用。水壩以花崗石和混凝土建造,高九十英尺,寬四百英尺,基底厚達六十英尺。與其他水塘相比,大潭水塘最艱巨之處不在興建水壩,而是貫穿水塘至黃泥涌峽的輸水隧道。該隧道闊六英尺,高七英尺,共長七千三百多英尺。由於大部分港島地層屬花崗石,當時建築技術還未完全機械化,故工程大都以人力及原始工具完成,在充滿山林瘴氣、人跡罕至之處挖掘隧道,其艱巨程度可想而知;不少工人在興建期間更不幸染病死亡。另一方面,由於使用了抽水技術,大潭水塘的供水系統大都再不必因循自上而下的供水方法,在香港的食水供應史上,這可以說是向前邁進一大步。

 自大潭水塘的基本工程完成後,港府認定水源充足,於是自1890年起,開始引進水管進入一般民居。經過多次擴建,大潭水塘的容量由早年計劃的二億五千萬加侖,增至接近四億加侖。作為大潭水塘擴建部分的大潭篤水塘(其儲水量較大潭水塘更大),亦於1918年竣工。除了維多利亞城外,大潭水塘還供水至北角、筲箕灣一帶。隨著供水系統的擴展,市區因而得以擴張,並直接帶動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港島東部的發展。

相關新聞
大潭水塘群 觀今日之勝景 發思古之幽情 (2013-01-15) (圖)
旅行資訊(第1466期) (2013-01-15)
登柏架山 換個角度欣賞香港 (2013-01-08) (圖)
大潭郊野公園入口 (2013-01-08) (圖)
爬坡路程頗為難行 (2013-01-08) (圖)
繩索 鐵梯 (2013-01-08) (圖)
將軍石 (2013-01-08) (圖)
旅行資訊(第1465期) (2013-01-08)
東涌五龍——大嶼山山間的銀色絲帶 (2013-01-01) (圖)
旅行資訊(第1464期) (2013-01-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綠野遊蹤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