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余女士指出,每次公共交通工具加價,都只能無奈接受。 劉雅艷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王維寶)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過去十年租金升超過100%、米價升超過100%、交通費加價起碼50%,累積整體通脹可高達100%。他表示,統計處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是統計住戶開支,例如消費的變化,但並不反映整體價格實際變化及樓價帶來的壓力。
莊太量表示:「每當加價,市民會調節,如減少外出用膳,或改吃其他較便宜的食品。而整體餐廳加價多少則未必可完全反映到,有時即使消費品價格不變,但份量減少了,同樣反映通脹。」
莊太量續稱,樓價升超過100%,市民供樓負擔比率又達50%,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的「住屋」十年內上升近15%,未能反映實際困境。他又說:「政府在收集數據時,部分市民居住在公屋。加上,當政府推出免租金及免差餉政策時,便會緩和私樓價格的升幅。」
員工未能分享經濟成果
雖然實質工資指數有所上升,但莊太量澄清「工資」上升不等於「薪金」上升。他指出,工資上升可能是因為打工仔願意加班,但實際上僱主未必每年有調整薪金,「無業及退休人士無收入,他們只會感受到物價上升的壓力」。
莊太量批評,近年香港經濟發展平穩,但僱主沒有與員工分享經濟成果,「倘若經濟增長3%,但僱員的工資只增加1%,這反映利潤流向資方。這就是香港十年來的狀況。」他認為,僱主調整薪金的百分率,應是經濟增長率及通脹率的總和,才稱得上是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