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充足的資本外,服務也是競爭力的重中之重,否則只會被網上銀行取代。許照中說,現在只經營單一的代客買賣股票服務,已難滿足現代投資者需求。六福金融除了證券業務外,也有期貨、保險、投資移民等財富管理產品,去年5月該行更重點建立期貨團隊,經營商品期貨業務,雖然暫時不算有甚麼大成績,但內地商品市場需求愈來愈大,若能配合此趨勢,商機自然比只有證券業務的券商廣闊。
拒死守證券 主攻商品期貨
「港交所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同樣是看到了有關業務的理想前景,如果LME真的建起中國與外國的商品交易橋樑,周邊的金融機構也有令人樂觀的商機。」他強調券商的服務必須多元化,其中一項證券行比銀行強勢的業務,是孖展融資服務,證券行倘若連這個優勢也保不住,便根本談不上與人家競爭。
資本充足 保孖展融資優勢
「自1998年正達事件後,監管機構對證券業經營股票孖展融資業務規管得很嚴格,資本額要『非常』充足才可經營,這又回歸往本港中小行的老問題,就是資本不足的問題,要配合多元化的產品服務,足夠資本是根基。」許照中又認為,「品牌」同樣對本地證券業非常重要的一環,尤其是覬覦內地龐大散戶市場的證券行。
細行欠知名度 難搭「直通車」
「可以說,內地客戶選擇證券行,除了實力問題外,最大的問題為投資者是否對你有所認識,欠缺知名度的券商,是難以吸引內地客戶自動登門,必須不斷大量花費金錢,廣作宣傳,才會略有成效。最可惜是本地中小行資金所限,肯定難以大量宣傳。」他斷言,即使日後內地股市真的開通了「直通車」,本地中小行也未必可以搭上「順風車」。
現時內地有逾千間分行的六福珠寶,會否成為未來幫六福金融「吸客」的渠道?許照中笑言,六福珠寶是上市公司,與六福金融不宜有關連交易,目前該行也不急於經營內地生意。但他希望,若日後六福金融如願上市,兩者可以建立合作關係,他也相信內地的開放,已為期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