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口西海岸風光
——東走西走不如來海口 左看右看到瓊北看看
被稱為「瓊北」的海南島北部地區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處都篆刻著歷史印記,流淌著人文氣息, 到處都蘊藏著心語神工,瀰漫著天成經典。海口及瓊北地區悠久的過年民俗極具地方特色,到瓊北過大年,開始您一趟別具風情的旅行。
海南人把「過年」稱為「做年」。「做年」特指「做舊年」,也就是過春節的意思。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到除夕
采屋 海口人過年,第一件事就是「采屋」(海南話)了,簡單說就是大掃除。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止的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佈新」的涵義,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年桔 年桔寓意年年吉祥,是「做年」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臨近年三十,人們樂意到博愛南路、文明中路、東門市場和大同路人民廣場等幾個主要的年貨市場痛痛快快地採購,十分熱鬧。
除夕夜
圍爐 年夜飯是過年的「重頭戲」,海口人把除夕的年夜飯稱為「吃圍爐」,全家人圍爐向火,品嚐海鮮、雞、乳羊等火鍋佳餚,享受紅紅火火的團圓飯。
菜包飯 在海口的一些鄉村,吃「菜包飯」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寓意團團圓圓。吃菜包飯是用洗淨晾乾的油菜葉,包著加工好的韭菜、瘦肉、雞肉、臘腸、蝦仁、米飯等一起吃,美味可口。
大年初一
吃齋菜 大年初一吃齋菜也是流傳於海口民間的傳統習俗,意思是來年不殺生。齋菜煲是海口民間的傳統菜,用當地各種新鮮蔬菜及豆腐、粉絲等製作,味道十分誘人。在一年之首,吃著充滿祝福的齋菜煲,一整年都會籠罩在幸福中。
大年初二
回娘家 大年初二一般是出嫁的女兒和女婿回娘家探親的日子,如果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則需進門前放一串自備的鞭炮。女兒女婿給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禮節,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別是長輩都得在場,接受拜賀。岳父岳母會準備豐盛的筵席,下午女兒女婿離開時,還得用紅紙包的糖果、年糕等給女兒做「迎路」。這一習俗後來延續為回家和走親訪友時所帶的食品和小禮物全部稱為「迎路」。
大年初三
炒食 到了大年初三,各家便將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乾飯、雞肉用油爆鍋炒一炒再吃,表示年年有餘,也表示「年」已經過完。
正月十五
換花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然而在海口,正月十五還有更浪漫的民俗活動——換花節,青年男女與心儀的對象相互交換手中的鮮花。如今的換花節已成為海南島公認的「情人節」。
正月十五的「換花節」源自唐代,歷史悠久,是海口特有的民間節日。華燈初上,府城繡衣坊、馬鞍街等老街掛滿喜慶的燈籠,各種銷售鮮花、花燈的攤位熱鬧非凡。從千年前的「換香」沿襲而來的「換花」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在政府和民間的推動下,「換花節」規模不斷擴大,每年都有十數萬人參與。
元宵節當天,民俗巡遊、花語祈春、燈謎戲春、瓊劇歌舞慶春等傳統節慶活動會同時在府城、萬綠園等多個地點舉行,人們在「換花」祈福的同時,更可感受到海南本土傳統節慶的別樣風情。
正月十五前後
冼夫人文化節 大年過後,便到了海南人「鬧軍坡」的時節。「鬧軍坡」是為紀念1400多年前中國古代傑出的巾幗英雄冼夫人演繹而來的祭祀活動。史載冼夫人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在治理海南島期間,懲治貪官,平定叛亂,鼓勵農耕,發展生產,深受海南人民的愛戴和敬仰。
海口新坡鎮一帶百姓每年都自發舉行紀念冼夫人的盛大活動,模仿當年冼夫人的陣仗操軍演練,同時薈萃極具地方特色的廟會、唱瓊劇、舞獅、舞龍及風味美食。
公期 公期是海南話,意為男性先祖的誕辰。海南的「公期」盛行於北部、東部及中部的海口、澄邁、定安、文昌等地。公期裡,每個家庭幾乎都要舉行「拜公」,至今還有一些地方在此期間上演「上刀山、過火海、穿杖」等神秘活動,祭奠祖先、匡正驅邪。
婆期 與公期相對照的是婆期,即女性先祖的誕辰。屆時與公期同樣慶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