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三分水 一分橋 十分慵懶唱歌謠
31歲的韓國人李壯玄隨父母來到雲南楚雄市的彝人古鎮滿兩年了,除了去農貿市場買菜,他還從未到不遠處的市裡逛過,相比喧鬧的繁華都市和商業味太濃的城鎮,李壯玄更喜歡彝人古鎮的時光慵懶。「現在家鄉都飄雪了,而我正在這享受著陽光。」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颯颯、吳燕飛 楚雄報道
清晨的太陽早已穿透雲層,照在古鎮人的身上暖洋洋。此時古鎮的街道還沒完全從昨夜喧囂後的沉睡中醒來,不需很近就能聽到從一戶青瓦別院裡傳出的韓國民樂,爸爸已經結束了每早30公里環古鎮一圈的騎行,正在後院清掃落葉,媽媽一邊伴調哼著一邊準備今日的食材,這就是「韓貝家園咖啡館」李壯玄家一天的開始。
韓式裝潢 韓樂蕩漾
「雖然之前在上海住過並開有家族公司,比起喧鬧的都市,家人更願意在這裡生活」。忽略中式的外牆,從裡端詳咖啡店一切都充滿了韓國氣息,畫家姐姐在牆上塗繪了韓國傳統的畫作,朋友在櫃台擺滿了家鄉的純手工藝品,經典的韓國民樂在整棟宅子蕩漾。「古鎮就像一個家,我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一切,除了爸媽還不會說中文以外,但也並不影響他們在這裡的心情。媽媽是廚師,每當有客人來時她都會精心做好每一道菜,因為在廚房她能找到自己的快樂」李樂呵呵道,「爸爸和我更願意在此成立一個以雲南多民族文化與韓國傳統文化交流的藝術沙龍,其實這是我最想要做的」。並不太在意咖啡館獲利多少的李壯玄在楚雄朋友的建議下,創建了名為「韓貝HARANG」的新浪「圍脖」,雖然許多漢字不會打,發微博也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習慣,通過微博有些博友知道了彝族古鎮裡有這麼個喜歡手工磨製咖啡的韓國男孩。
盈利助貧 愛心請客
今年聖誕節他們一家有個計劃,就是將今年咖啡館盈利的錢用來買禮物送給彝族地區貧苦的小朋友,並請到店裡來品嚐媽媽親手做的韓國菜,自己手工製作的拿鐵咖啡,餐後李爸爸還在自家小影院給孩子們放動畫片,「現在店面盈利頗有好轉,以後這樣的活動每年都會堅持做」。此時陽光已慢慢移到遮陽傘下李壯玄的身上,陽光下的他讓人感覺到他不是韓國李,而是彝人古鎮李。
彝人部落 畢摩世家
在古鎮的另外一端,有位生活截然不同的人,占卜、祭祀、祈福佔據了他大部分的生活,而和韓國李一樣的是,魯成雄認定古鎮就是他的家。
魯成雄生長在家族傳承的畢摩世家,「畢摩」在彝族是被視為神靈的使者,十分受彝人尊敬。儘管如此比起5年前在老家種地的他,如今更願意生活在古鎮的彝人部落裡,「這裡就是我的家,不會再離開」。不知道他身份的人會以為他是個前衛的彝族人,黝黑的皮膚,頸上戴著一個大銀項圈,與左耳上圓形大耳環剛好呼應,額前留有一束較長的頭髮,他說是畢摩的象徵,裡外一套彝族服飾是他每天的裝束。
文化風俗 口口相傳
因為古鎮人文景觀的需要,在彝人部落裡,打造了以原生態建築為主,展現市井文化、村落文化、生活文化的土主廟、姑娘房、蘇尼房,當然還有祭祀文化的畢摩房,魯成雄一家就生活在這裡,平日裡除了於夫人在畢摩房裡開的彝族風味餐館幫工外,更多的時候會受邀到周邊村莊占卜、祭祀,以及每晚彝人古鎮畢摩文化廣場的祭火大典,為每位到場的遊客祈福。「現在兒子學習壓力大,晚上的祭祀由我一個人去」,從他的敘述裡和洋溢著幸福感的面容中讀得出,比起以前種地的忙碌,魯成雄更鍾意現在的生活,他說兒子也繼承他們家口口相傳的畢摩知識,如果餐館繼續像現在每日接待遊客上百人的話,會考慮開家分店。
當然,在魯成雄心中更在乎的是通過彝人古鎮這個對外窗口,讓世人了解彝族「畢摩」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