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消委會發現市面上7款營養補充劑蛋白質含量偏高,部分更有三分一重量是蛋白質。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結實的肌肉可令人體線條更美,「六螂’晼v可引來艷羨的目光。除了做運動,坊間亦推出林林種種的健身補充劑產品,聲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助健美人士鍛煉健碩的身型。但據消委會的研究顯示,原來服食補充劑後,健美人士很容易攝取過量蛋白質,繼而轉化成脂肪,隨時「練大隻」變「增贅肉」。衛生署指出,市民只要均衡飲食,從日常飲食中已經能夠吸收足夠蛋白質,不一定需要服用補充劑增肌。
過量蛋白質轉化脂肪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健身補充劑,包括奶粉、朱古力棒、飲品等,聲稱有助市民增加肌肉及增磅。消委會從健身中心、健美用品店及食品店購入7款營養補充劑,發現產品的蛋白質含量偏高,部分更有三分一重量是蛋白質。其中1款健身奶粉更聲稱每食用份量,可提供50克的蛋白質,建議初用者每日半份,其後逐漸增加至每日一至數份。惟若用者每日進食2份奶粉,加上從三餐中攝取的蛋白質,便可能攝取過量的蛋白質。
按照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指引,以成年運動員體重計算,每公斤體重就需每天攝取1.2克至1.7克的蛋白質。換言之,50公斤的人士,每天需攝取85克蛋白質;而70公斤的人則需攝取119克蛋白質。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營養經理鍾素珊強調,攝取過量的蛋白質會轉化為能量,若市民未能消耗多餘的能量,不但不能增肌,反之會轉化成脂肪。她認為,在不能進食足夠蛋白質的情況下,如旅途中,或在高強度訓練後出現胃口欠佳的情況下,才宜考慮服食補充劑。
香港營養師協會建議,市民在完成阻力運動後30分鐘內進食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食物,既可補充體力,又能提供蛋白質供肌肉生長。消委會呼籲,腎病患者不要隨便食用一些蛋白粉補充劑,以免令其病情惡化、同時增加從尿液中排出鈣質,導致鈣質流失。衛生署亦強調,市民只要飲食均衡,從日常三餐的食物中,便可攝取世衛建議的蛋白質份量,故無必要進食補充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