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任玉嶺 國務院參事、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將成為調動億萬民眾全面建設小康積極性的動力和引擎。正如他所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實際就是「中國夢」的真正內涵。
「中國夢」,涵蓋了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但歸根結底是要落腳在人民生活幸福的平台上。為此,對「中國夢」的推進,首先要重視改善民生,要把發展好、維護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方面努力讓人民過上好生活。
在發展中尋求公平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登上了一個新台階。但是,由於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的不平衡性,所帶出的民生難題問題仍然是多方面存在的。其中比較突出的,主要是發展的公平度問題。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收入差距的向嚴重化高企,實際與發展的公平度解決不當有直接關係。例如,過去很多名牌大學,8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而今有的名牌學校農民子女連10%都不到了,與此同時,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農民的孩子仍佔80%,兩者對比何等鮮明!怎麼辦?就是要在發展上找公平,只有大力推進相關制度的改革,才能解決此類問題的存在和再發生。
關注服務「普通人」
正如中央的判斷,解決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一是要發展,二是要改革。發展和改革,都應圍繞民生問題的大量存在,有針對性的調整發展新方向,推出新措施。例如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人口密集的糧食產區的發展,同樣需要深入實際,區分開輕重緩急,使發展政策和改革措施更加注重從實際出發和有切實的針對性。
要實現「中國夢」,當今重要的是要使我們的發展和改革更加向人本傾斜,要立足解決大多數人的問題,要面向人口的大多數。既不能允許房地產「就是要為富人蓋房子」,也不能允許醫院、學校就是要為少數有權、有錢的人去服務。我們的收入分配改革、房地產改革、醫療改革、教育改革、養老改革,乃至三公經費改革等,都應該立足於為全國大多數人服務,要關注「普通人」、服務「普通人」。普通人既是社會前進的支撐力量,也往往是不公平、不正義的承受者。只有把「普通人」的問題解決了,全國人民的積極性才能得到最大激發,我們的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