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昔廣西「開荒」 今見決定正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09]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 (記者 鄭治祖) 國家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港人回內地投資經營生意,引入了現代化管理系統和先進工業技術,成為推進國家發展建設過程中一股不可多得的重要力量。早於1979年已開始回內地經商投資的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譚錦球形容,當時希望能將香港的先進技術和資金引進內地,為國家創造就業推動發展,同時也想個人事業有所發揮,故毅然決定到廣西投資設廠。他堅信,自己當年回內地發展的決定正確,更讚嘆國家這些年來發展神速,短短35年時間便由「摸著石頭過河」發展到「科學發展觀」。

「先頭部隊」尋事業更大發揮空間

 在回內地開廠的港商中,譚錦球稱得上是「先頭部隊」。他接受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專訪被問到為何決定回內地發展時直言,自己當時覺得香港擁有很多先進技術、知識,亦擁有資金,身為中國人,很應該幫助國家發展,增加就業,從個人層面去想,則希望進軍內地可以讓事業有更大發揮空間。

 30多年前,國家改革開放才剛起步,就算是沿海城巿,營商環境也不見得理想,廣西的情況更不足為外人道。譚錦球回憶在內地投資初期的景況,坦言當時內地環境又差又落後,從深圳開車到廣西要25小時,「25小時是交通狀況正常的時間,如果堵車的話就要超過30小時,哪裡像現在有高速公路可以走,只需要6小時而已」。

勞動力便宜 「為製造就業幫點忙」

 不過,到了廣西,他才發現當地人民很渴望找到工作,勞動力相當便宜,令他發覺中國擁有龐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發展潛力很大,人口多,而且始終是自己的國家。雖然是辛苦了點,但我始終都想有個發展機遇,而且內地人民生活困苦,我希望可以為製造就業幫點忙。」

 35年過去,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和國力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譚錦球說,從當年「摸著石頭過河」,到前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國家發展神速,成就值得國人引以為傲:「雖然仍然在某些方面還不算完美,但對比其他國家,我們已經發展得很好。」

 他深信,當年自己決定回內地發展是個好決定,不僅因為個人財富隨著國家實力增強而有所進帳,他個人更在艱苦的營商環境中得到鍛煉,無論待人接物、經世處事態度都有所進步。

相關新聞
國際壓力美國警告 日棄改「河野談話」 (圖)
話你知:「河野談話」簡介 (圖)
美方施壓:美前駐日大使:將損日在美利益 (圖)
華盛頓郵報:日本必須正視歷史
紐約時報:安倍做法可恥又愚蠢
安倍右傾行徑 惹國內鄰國不滿 (圖)
日政客需換腦筋而非改「談話」
外需強勁 內地前四月外貿增14% (圖)
釣島爭端 中日貿易跌8.5% (圖)
專家解讀:經濟復甦勢頭好 外貿結構續優化
粵增幅勝蘇浙 難言全面回暖
內地前4個月進出口數據 (圖)
李克強晤以總理 簽多項協議 (圖)
海洋局:釣島衝突機會增 (圖)
官媒:釣島要回歸 琉球可再議
未來20年 建海洋強國
馬英九:釣島主權一步不讓 (圖)
美海軍司令:未視中國為威脅
悼念烈士 (圖)
印外長今抵華 商邊界問題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