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海域水質持續惡化,紅潮面積創新高。圖為深圳大鵬新區南澳月亮灣的紅潮。網上圖片
——珠江口大亞灣大鵬灣生物多樣性水平較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顧一丹、于濱 廣州報道)廣東周邊海域水質有繼續惡化趨向。據廣東省海洋局最新的《2012年廣東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劣四類水域(即嚴重污染海域)面積同比增加1.1%,佔廣東海域面積的6.5%。海洋赤潮(港稱「紅潮」)2012年全年共出現16次,較2011年多出6次,累計面積741平方公里,均創下近五年之最。
公報顯示,紅潮多發區仍然集中在珠江口、大亞灣、大鵬灣和湛江港近岸海域。所幸的是,所有紅潮均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中毒事件。
年100萬噸污染物直接排海
從《2012年廣東省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示意圖》(見圖)可見,人口稠密的珠江口一帶海域,是整個廣東海域水質最為惡化的地方,主要的污染物是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近年來,由珠江、深圳河、黃岡河等主要入海江河流徑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每年約有100萬噸,而經各類排污口直接入海的污染物,總量每年約為3萬噸,佔陸源入海污染物總量的3%。而經珠江八大口門入海的污染物總量每年約為70萬噸,入海的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營養鹽,佔到了污染物的98%以上。這也導致珠江口等近岸河口海洋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水平較差。
據知,珠江口近岸海域接納大量由江河流徑流攜帶入海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導致珠江口近岸海域海水營養鹽含量較高,局部海域海水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含量超海水水質標準第四類。實施監測的海域,約44%的海洋功能區海水質量,還不能完全滿足功能區海水質量的要求,水質的達標率較2011年下降了1%。
紅潮耗海水氧氣 損養殖業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研究員李輝權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珠江口水質下降主要跟生活污水排放有關,但珠江口污染物主要為營養鹽,對生物沒有毒性。他透露,以往對水質監測只在8月份,從去年開始則分5、8月兩個月份監測水質。而對於紅潮增加明顯,他則表示,原因眾多。紅潮的發生跟氣溫,營養鹽以及污染都有關係。但去年廣東省的紅潮主要屬於無毒型,無毒型紅潮影響主要是消退時會消耗海水中的氧氣,對養殖業造成一定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