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沈夢珊 上海報道)當前,上海中小學生的日常習慣用語多為普通話,作為海派文化基本載體的上海方言則長期處於弱勢地位,滬語在青少年中的劣勢,使得社會對傳承滬語的關注度日益攀升。
上海市政協委員錢程在今年上海兩會上遞交了一份題為《關於恢復上海方言生機,重在學齡前教育的建議》的提案。日前,上海市教委回應,將遴選上海有條件的幼兒園進行滬語教學的試點,並專門研發滬語教材,推進學齡前兒童滬語教育工作。
「我兒子快3歲了,可開口就是普通話,即使我用上海話跟他交流,他仍是用普通話回應我,只有個別俚語採用上海方言。我試著想糾正他學講上海話,但收效甚微。周遭的一些小朋友、小學生,交流也是用普通話。」市民蔡女士的一番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稱,上海18歲以下本地青少年對方言的駕馭能力每況愈下,大多數只能聽懂不會講,能熟練使用方言的人可謂寥寥無幾。
設滬語時段做遊戲講故事
在今年的兩會上,錢程委員在提案中建議,上海首先可在公立幼兒園設立「每日滬語時段」。讓孩子們用上海話做遊戲、講故事、唱童謠,通過這些簡單輕鬆的活動,孩子就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學會,並願意說上海話。
日前,上海市教委回應,將在上海市幼兒園開展上海鄉土文化教育,通過開展以上海城市為背景的各類主題活動,以學唱上海童謠和兒童遊戲的方式,加深兒童對上海方言的感知。同時,將本著「積極、穩妥,先試點、後推開」的原則,遴選本市有條件的幼兒園進行上海話教學的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在上海全市中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