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13:回憶+創意=社會變遷 探訪香港的特色博物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新界元朗屏山鄧族文物館。博物館於2007年創立,改建於1899年落成的舊屏山警署,現仍保留原來的建築特色,是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成功範例之一。鄧族為新界其中一個重要宗族,早在12世紀時已在元朗建立圍村。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2013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回憶+創意=社會變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從2001年起,每年五月中旬舉辦「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喚起公眾關注博物館在社會的重要角色。 節日之際,記者走進香港的一些特色博物館一探究竟。 ■圖:本報資料庫 文:張夢薇 資料整理

 約於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的特爾費.奧林帕斯神殿裡,有一座收藏各種雕塑和戰利品的寶庫,它被博物館界視為博物館的開端。在其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博物館只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奇珍異物的收藏室。到18世紀末,西歐一些國家博物館相繼建立,並向公眾開放,博物館的功能才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

 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4年6月,國際博物館協會於哥本哈根召開第11屆會議,將博物館定義為「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機構。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關人類及其環境見證物當做自己的基本職責,以便展出,公諸於眾,提供學習、教育、欣賞的機會。」

 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召開大會,針對當今世界的發展,探討了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與人類未來的關係。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而今,博物館在社會上的角色會隨著時代而改變,博物館不斷變革,在傳統的功能與使命上,注入創意和生命力,以擴闊及擴深觀眾群,促進社區發展和凝聚力。「2013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 ( 回憶 + 創意) = 社會變遷 」,以凸顯博物館的普世價值及它們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主題概括了今天博物館多重的使命,也強調了博物館工作需要的創意與投入,以及博物館與社會的密切關係。

 香港擁有各類博物館30多座,除著名的香港藝術館、香港科學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等之外,還有許多主題鮮明的特色博物館如茶具文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羅屋民俗館、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香港文物探知館、孫中山紀念館、屏山鄧族文物館、香港賽馬博物館等。它們負責收藏、修復、展出、研究及詮釋香港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香港的多元文化。香港的博物館除少數象徵性地收取一定數額的費用之外,絕大多數對公眾是免費的。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自從2001年起每年5月中旬舉辦「香港國際博物館日」,喚起公眾關注博物館在社會的重要角色。 為配合今年「2013年香港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今年康樂文化屬特別推出一個虛擬捕捉蝴蝶(iButterfly)的智能手機遊戲,市民除透過應用程式獲取最新活動資訊外,更可在此期間用智能手機捕捉博物館及博物館日的「蝴蝶」。此外,香港各個博物館分別根據自己的特色特設系列講座、互動實踐等活動,讓觀者情動博物館,在無限創意中體味香港社會的歷史變革。

相關新聞
穿梭酒店 發現澳門聲色藝 (圖)
火辣的聲色誘惑 (圖)
扮演CSI調查員 (圖)
親子「海底」探險 (圖)
旅人手記:琵琶湖旁 比叡山上 (圖)
2013:回憶+創意=社會變遷 探訪香港的特色博物館 (圖)
萬象靈犀:山村農民辦起民俗博物館 (圖)
藝訊:破青花白花瓶 拍出5百萬台幣
藝訊:香港佳士得張大千《荷塘野趣》8,051萬成交 (圖)
百家廊:行遊東淘古街 (圖)
琴台客聚:俾LIKE行動
翠袖乾坤:不一樣滋味的秋刀魚
海闊天空:知本老爺老規矩 (圖)
杜亦有道:兩次邂逅安倍晉三
隨想國:雨的隨想
獨家風景:明星朴槿惠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