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方楚茵) 據路透社消息,在內地監管部門放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可多賬戶交易後,經過近幾個月籌備,部分QFII機構已增加內地券商的證券賬戶,據多位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中型券商如宏源證券、國海證券目前正紛紛籌劃組建QFII業務團隊,興業證券則從廣發證券挖來團隊,擴充其QFII業務,期望能夠分一杯羹,並為將來中國資本項下開放提前佈局。
新制利中小券商競爭
中證監去年底曾發佈指引,允許每家QFII可分別在上海和深圳證交所委託三家境內券商進行證券交易,業內簡稱之「3+3」,此前每家QFII只能分別委託一家券商在滬深證交所交易,即「1+1」。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於2月修訂細則,允許每個QFII人民幣特殊賬戶最多就參與滬深市場交易各申請開立三個證券賬戶。據一名上海的QFII業務經理指,在原先的1+1的機制下,對大型券商有利,中小券商搶單較難,但「3+3」模式令QFII選擇多了,中型券商就有機會搶到單子。
隨「3+3」機制的落實,需要多個環節的配合,例如中證公司開設證券賬戶,託管行系統的更新。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至少有一家託管行已完成自身的系統調整,部分QFII機構已走完全部手續,並開始多賬戶交易。目前有約20家券商從事QFII經紀業務,以中金公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券商在QFII經紀業務中居領先地位。而截至4月底,共有198家機構獲得418.82億美元的QFII額度。中國去年宣佈將新增500億美元QFII新增額度,使總額度增至800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若要開展QFII業務,國內券商至少需投入幾百萬元,包括國際化交易終端、通曉外語的專業人才及清算風控系統,而券商要爭取QFII客戶的周期較長,因此指望QFII業務短期內產生可觀回報並不太現實。上海一QFII業務人士指,當前券商對QFII業務較為看重,估計是為兩三年後資本項下可能開放而提前佈局,積累客戶、搭建業務團隊和熟悉業務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