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錦滔(左三)昨稱,現時香港約有80萬名患者,當中約8,000人屬末期腎病,數字頗高。右二是年輕患者馬先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廖穎琪 攝
——IgA腎小球腎炎專襲壯年 病徵不顯數年惡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常感身體疲倦、1日嘔吐兩次,年僅30歲的馬先生「以為返工,嘔是吃錯東西」,但求醫確診患末期腎衰竭,年初接受腎臟移植。馬先生坦言得悉患病感到很突然,「只是嘔吐,不會嘛?我咁後生」。有腎臟專科醫生指出,腎病絕非「老人專利」,研究發現由IgA腎小球腎炎引發的腎病,近半患者首次發病小於34歲,病徵亦不明顯,且可數年內惡化至末期腎病,呼籲市民每年驗身,及早發現可大減惡化風險。
有逾半世紀歷史的「世界腎臟病學術會議」每兩年一度,今年在香港舉行,吸引約6,000名來自123個國家的腎科專業人士參加。世界腎臟病學術會議籌委會及科委會主席李錦滔,昨日出席記者會時稱,平均每年有約千宗腎病新症,現時香港約有80萬名患者,當中約8,000人屬末期腎病,形容「數字相當高」。他續指出,根據2012年數據,誘發末期腎病的原因,近半是糖尿病;其次是佔18%的腎小球炎,當中以IgA腎小球腎炎居多。
僅搵工產前檢 錯過黃金療期
由IgA腎小球腎炎引發的腎病不但專襲壯年,病徵亦不明顯。李錦滔指出,不少患者發現患病「可能只是新工作或產前檢查」,錯過了治療的關鍵時刻,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由IgA腎小球腎炎引發的腎病,47%患者首次發病時年齡介乎25歲至34歲,而68.4%患者在求診時病徵並不明顯。
免疫系統「內訌」 10年變末期
此外,患者的病情或急速惡化成末期腎病,研究發現,18.2%IgA腎小球腎炎患者於10年內會惡化成末期腎衰竭。李錦滔解釋,此病是因為免疫力系統的「蛋白自己襲擊自己」,速度或快或慢。他續指出,IgA腎小球腎炎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有慢性腎病家族史、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呼籲市民定期驗尿、驗血和血壓,及早發現可把握治療黃金時期,減低病情惡化風險,增加存活率。
中國特普遍 倡注意飲食
世界腎臟病學術會議籌委會委員兼香港腎科學會主席馮加信提醒,大家多留意日常生活細節亦可看到蛛絲馬跡,例如小便有血絲和多泡等,都是初期腎病病徵。世界腎臟病學術會議籌委會主席兼國際腎科學會主席John Feehally是IgA腎小球腎炎權威,他表示,留意到該病在亞洲,尤其是中國,較為普遍,但暫時未知原因,建議市民飲食應多注意少鹽少油少甜,保持良好作息及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