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蛟龍號」10日從江蘇江陰港起航出征南海。中新社
——赴南海執行103天任務 開展海底生態等調查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10日從江蘇江陰港起航,遠赴南海和太平洋開始為期103天的應用性試航。此次航行是「蛟龍號」正式從科技試驗走向常態運行的首個航次,主要目的不再追求深度的突破,而是服務於科考項目,將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開展海底生態系統、生物和地形等方面的調查。據悉,參與下潛任務的15名科學家和1名女記者中,包括來自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邱建文,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漁業資源保護。
10日上午9時許,「蛟龍號」首個應用試航舉行了簡短的儀式,中國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向科考隊授旗並宣佈啟航。經選拔的科學家與船員們依次排列船頭,向送行人群揮手致意,實驗母船「向陽紅09」於汽笛聲中緩緩駛離。
此前,15名潛航員和1名女記者在無錫接受了一個星期的培訓,包括理論培訓和實踐下潛。參與下潛任務的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邱建文透露,兩周前已經進入「蛟龍號」訓練過,感覺良好。邱建文表示,以往的研究樣本都是來自香港附近海域,從來沒有機會獲得深海的生物樣本,這次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時間長任務重 首搭旅行成員
據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經過10多年研製和試驗,去年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至7,062米,創造了世界同類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也達到了其設計的最大下潛深度,從而轉入應用階段。未來5年,將首先進行試驗性應用。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總指揮劉峰介紹,這個航次與此前「蛟龍號」1,000米至7,000米的海上試驗階段相比,有以下特點:第一,時間長,任務重。這個航次總共三個航段、100多天,而海試平均每次都是60多天,這對船舶保障和潛器維護保養都是新的考驗。此外,這次主要目的是應用,因此潛器在水下作業會更多,包括坐底航行、取樣等,對船舶跟蹤和潛航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此次計劃有15名科學家和1名女記者下潛,他們對海上生活和潛水器相對陌生,也是這個航次的挑戰之一。
接受一周培訓 購買巨額保險
據悉,由於中國第二批潛航員招募正在籌備中,因此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依然由中國首批兩名潛航員唐嘉陵、付文韜和主任設計師葉聰負責駕駛潛器。出於安全考慮,本航次每次下潛將是兩名潛航員攜1名科學家,科學家主要任務是海底觀測,協助潛航員完成作業。另外,「蛟龍號」上的每位乘客都上了巨額保險,其中為下潛人員投保5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