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昌榮表示,政府可幫青年一把。香港文匯報記者羅繼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過去10年青年入息未見增長,根據政府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本港青年月入中位數為8,000元,數字與10年前相同,而去年青年失業率亦達7.7%,遠高於3.3%的整體失業率水平。浸大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青年主要認為通脹、工資過低、個人缺乏競爭力是貧窮成因,大部分青年更對青年貧窮問題的未來感到悲觀。學者則建議政府應雙管齊下,以當局推行的社會措施作主導,加強青年人的個人積極性,以預防和減少青年貧窮問題對社會影響。
浸大青年研究實踐中心於上月訪問518名介乎15歲至34歲的市民,受訪者認為青年貧窮的成因主要依次為通脹、工資過低、個人缺乏競爭力、工作崗位競爭日趨嚴重,以及缺乏工作經驗。
多認同進修提升競爭力脫貧
而解決青年貧窮問題的方法,受訪者多認同應持續進修以提升個人競爭力,其次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培訓、創業機會,以及解決跨代貧窮問題。
調查又顯示,受訪者對未來青年貧窮問題的發展表現悲觀,有84.8%受訪者認為未來10年青年貧窮會持續惡化,達95%表示未年10年香港財富懸殊問題會持續惡化。
浸大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黃昌榮表示,青年表現悲觀是由於過往本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他指,本港的堅尼系數由1996年的0.518,上升至2011年的0.537,水平為全球發展社會中最高。他又表示,坊間有意見認為青年人好高騖遠,但今次調查結果反映本港青年務實,希望裝備和充實自己,但當中卻涉及開支。他說,青年正希望自己努力的同時,政府可以幫一把,實行個人和社會層面「兩條腿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