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君慧
黑臭池塘水灌注的注水牛肉每日以超萬斤數量流入市場,數十家黑心藥店置藥品安全於不顧,出售假藥劣藥,甚至包括知名連鎖藥店……一天之內,兩則「黑色新聞」同時曝光,深圳各大媒體均以「黑」字當題。但令人不解的是,市民卻見怪不怪,並未引發心理恐慌。原因大概只有一個:黑心饅頭、黑心皮蛋、黑心生薑等「黑色新聞」屢見報端,人們對此已有了「抗藥性」。一位同行無奈地說,在黑字當道的食品市場上,消費者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選擇「適者生存」一條路。
放眼神州大地,人命關天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早已昭然若揭,各種講話和文件三令五申,但人們卻失去了質疑的氣力。公眾權益受損,政府形象受損,中國製造蒙羞,凡此種種,究竟該由誰來買單?非政府莫屬也!
顯然,目前查處的食品安全案件,深圳並非孤立個案,整個珠三角內大型企業也多牽涉其中。針對此類案件,各地政府不僅應對直接違法者施以高壓,更應對政府有關監管部門不履職、失職行為加大懲罰力度。
筆者認為,2009年頒行的中國首部《食品安全法》已面臨大修。重典治亂更要治官,對監管不盡職乃至失職的部門和個人要追究法律責任。政府執法是否到位?監管是否有疏漏?懲處過程是否存在腐敗?這一切都需要在陽光下操作,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讓公眾看個明明白白。
寫到此,筆者將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每個中國人都在問:何時才能吃上一頓安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