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內銀備付1.5萬億 流動性緊張緩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尚福林表示,內地銀行體系流動性並不短缺,圖為上海陸家嘴。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沈夢珊 上海報道)內地銀行早前為籌集足夠資金兌付月底到期的龐大理財產品,「搶錢」爆發「拆息風暴」。中國銀監會昨表示,內地銀行體系流動性並不短缺,截至28日全部金融機構的備付金餘額是1.5萬億元左右,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的一倍還多,且存款準備金率一直是在20%左右,支付頭寸充裕,流動性緊張問題已經開始緩解。銀監會又強調,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風險可控。

自5月下旬以來,內地銀行已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銀行間互相「搶錢」而令同業拆借市場爆發「拆息風暴」,6月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市場隔夜息飆至13.444厘、一天回購利率盤中曾見30厘,兩者同創歷史新高。評級機構惠譽估計在6月最後10天中國的銀行兌付的到期理財產品達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不排除有銀行出現違約,引發投資市場大幅波動。

需加大結構調整轉型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昨在2013陸家嘴論壇上,針對近日備受投資者關注的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問題作出回應,尚福林首先表示,前幾日受多項因素影響,貨幣市場出現了流動性緊張的問題。但他強調,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總量並不短缺。截至6月28日,全部金融機構的備付金餘額為1.5萬億元,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的一倍還多。存款準備金率一直在20%左右(編按:內地現規定大型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20%,中小金融機構為16.5%),支付頭寸充裕。這幾天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問題已經開始緩解,不會影響中國銀行業平穩運行的總體格局。

統籌銀行業改革發展

 但尚福林也提出,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問題無疑說明了,一些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和業務結構方面存在缺陷,應該引起銀行業的高度重視。因此,在未來需要銀行業加大風險管理、結構調整和業務轉型的力度。今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繼續保持了平穩健康運行態勢。

 他表示,下一步,銀監會將統籌銀行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按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的本質要求,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銀監會統計顯示,截至5月末,銀行業總資產達到140萬億元,同比增長16.3%,增速與去年同期相近。各項存、貸款分別為102萬億元和72萬億元,同比各增長16.2%和15.6%。資產品質總體穩定,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03%。

 近期,一些國際機構和業界人士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地方債務、房地產等領域風險表示擔憂。對此,尚福林說,這些風險是中國發展轉型、體制轉軌中的反應,只要採取正確的風險管控措施,這些風險是可控的。

房地產貸款風險可控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9.5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0.14%。這些地方政府債務基本屬生產性負債,不是消費性負債,大都有對應的資產保障,總體風險是可控的。

 尚福林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逐步化解」的原則,加強平台貸款的規範管理,切實緩解其風險隱患。同時,抓緊研究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辦法。

 房地產貸款方面,尚福林說,截至今年4月末,貸款餘額為13萬多億元,其中住房按揭貸款佔比接近70%,不良貸款率遠低於1%,房地產商的名單制管理得到進一步強化,非信貸融資得到有效控制,總體風險是可控的。

相關新聞
內銀備付1.5萬億 流動性緊張緩解 (圖)
理財資金8.2萬億 七成投實體經濟
港圖灣首日沽56伙 新例後最佳 (圖)
張燕生:錢荒啟動改革預演 (圖)
IMF:中國金改開弓沒有回頭箭
經緯集團逾10億 奪上海商業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