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劇《戰宛城》尾場,曹操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鄒氏放他一條生路。他的硬道理是他仍奉漢室為天子;如果他死了,別人一定會篡漢,漢室也必滅亡。鄒氏信了曹操的說話,阻止張繡殺他,讓他乘亂逃走,自己更自殺以表心無異向。這個結果有為曹操平反的效果。其實曹操不篡漢自立為王,是因為當時曹操雖擁有徐州、兗州部分司隸區及部分豫州,但袁紹領地更龐大。此外,荊楚劉表、東吳孫堅,實力也十分強橫,所以曹操不殺漢朝皇帝,也只是把皇帝當人質,《三國演義》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確是一語中的。
回顧歷史,張繡跟隨族伯張濟為董卓效力。董卓死後,張濟於公元一九七年進攻荊州牧劉表鎮守的南陽,中流矢戰死;張繡卻得到劉表的接納,接管了張濟的軍隊,佔據宛城,與劉表聯合。其後,曹操率軍攻打宛城,張繡舉眾投降。由於曹操好色,將張濟之妻納為妾室,張繡恨之。曹操聽聞張繡心懷不滿,也密謀誅除張繡。張繡手下有一員勇將胡車兒,曹操愛其驍健,於是賞賜金錢給胡車兒,張繡懷疑這是曹操收買叛徒的手段,遂決定先下手為強,襲擊曹操軍,並擊斃曹操長子曹昂、侄曹安民與大將典韋,將曹操暫時驅逐出宛城地區,並於此後與曹操持續對抗。
不久,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袁紹派人到張繡處,要與張繡結盟,謀士賈詡嚴詞反對,建議張繡降曹,並將女兒嫁與曹操之子曹均以結為親家。官渡之戰後,曹操封賞部下,張繡力戰有功,任破羌將軍。此後,他跟隨曹操又在南皮擊敗袁譚,再授予食邑凡二千戶。當時因天下戶口減耗,諸將未有滿千戶者,所以張繡的封戶算是特別多的。《三國志》記載,公元二零七年,張繡隨曹操出征烏丸,在行軍至柳城途中病死,諡為定侯。另一說法則是張繡被曹丕責備從前殺死了哥哥曹昂的事,認為曹家並未忘記昔日恩怨,心不自安,於是自殺。
從上述史實看到,張繡無疑是一個將才,但是兵力和資源都太少,能控制的只有豫州南部的區域,所以必須在曹操和袁紹之間選擇其中一個投靠,不然就只待滅亡。賈詡建議他投曹,因會較受重視,再加上曹操奉戴天子,有大義名份,張繡在難敵天下大勢的情況下,才舉兵降曹。
本質上,張繡和曹操都是漢末野心勃勃的軍閥,「匡扶漢室」僅是美麗謊言。■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