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電視「聚」電腦「散」科技轉 人心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世紀70年代熱播的《歡樂今宵》,為那一代的香港人製造了集體回憶,令大家凝聚一起;今日的網路世界,卻又將大家拆散。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在這個齊集著上海人、福建人、潮州人、客家人、廣府人的香港,呂大樂從小時候到現在,幾十年來的經歷竟也見證到香港人之間的聚與散。不過,讓多數人想不到的是,這些聚散的由來,竟是電視機的「向心力」,以及電腦的「離心力」。

 香港早期社會,五湖四海人士各有各忙,有著自己圈子及生活方式。香港處處的南北貨舖,為這小地方匯聚更多文化之餘,亦見證著各地人的和而不同。呂大樂憶起小時候的菜市場體驗︰「去到街市也沒有人講廣東話,大家連拜神的方式也不同。」

溝通渠道多 竟難以溝通

 到了上世紀70年代,隨著電視機普及,也凝聚了來自不同地方的「香港人」。每晚家家期盼的《歡樂今宵》,為大家製造了共同話題,也培養出共同的生活模式。「20世紀我們有了電腦,但卻為大家製造了離心力,網上更充斥反內地生的言論」,呂大樂解釋︰「以前的《歡樂今宵》是單一模式,1對100,大家只可以開電視『揀台』;現在開電腦,數以千萬計的東西在裡頭,相同類型志趣的『走埋一堆』」。

 於是,原本走在一起的大圈子,又散開成一個個小群體。並非「第四代香港人」變得不同了,也不是因為同舟共濟的「獅子山下精神」隨年月流逝,而是大家在太多的溝通渠道下,竟然變得溝通不了。

相關新聞
港漂系列•身份反思:港退縮 人徬徨 屈「蝗蟲」為鬥氣 (2013-07-10) (圖)
電視「聚」電腦「散」科技轉 人心變 (2013-07-10) (圖)
10載港漂天與地 「吾家」淪「中途站」 (2013-07-10) (圖)
能源專家做學者 盼「立言」傳後世 (2013-07-10) (圖)
內地免試招生 放榜後按需要面試 (2013-07-10) (圖)
逾半文憑試生嫌自資副學位太貴 (2013-07-10)
研資局批3.2億元跨院校研究 (2013-07-10)
直資「貴族化」爭議:善長「包底」升直資 貧生「怕瘀」顧忌多 (2013-07-09) (圖)
減75%學費升協恩 料再苦戰英語 (2013-07-09) (圖)
家長萬金廣鋪路 害文憑試生更迷惘 (2013-07-09) (圖)
中大專修院增3課程 3.7人爭1額 (2013-07-09) (圖)
毅進文憑獲4,000網上申請 (2013-07-09)
批聖保祿諮詢不當 家長校友反「轉直」 (2013-07-09)
普通話聊天室:從詞序與簡稱看粵普差異 (2013-07-09)
缺宣傳少人申請 直資校助學金「水浸」 (2013-07-08)
聖士提反「轉直」風波 舊生繞校抗議 (2013-07-08) (圖)
雜費難頂憂白眼 基層生怕報讀 (2013-07-08)
直資校「貧富懸殊」 有派錢超額6倍 (2013-07-08)
盈餘滾雪球 當局3年提醒11校 (2013-07-08)
港生悔拒探癌母 單車環台籌善款 (2013-07-0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