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城古事:聽洋曲 學京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古城居住75年的陳德榮表演京劇名段《望江亭》。

 上月25日下午,昭通古城畔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內,一場別開生面的京劇演出正在進行。為歡迎遠道而來的貴州京劇朋友,陳德榮很早就開始精心準備,唱完一曲《望江亭》,又表演了一齣《楊門女將》。

 儘管已近80歲,陳德榮依然聲音洪亮、音色淳美,京劇是老人一生的摯愛。「小時候,都是跟著美國唱片學唱京劇。家裡有一台手搖唱片機,唱片都是美國勝利唱片、英國百代唱片等製作,從上海運到昭通的,可惜後來勝利唱片也不存在了。」說到這裡,老人一片惋惜之情。

 一票難求 唱戲抗日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原多地淪陷,重慶和昆明也相繼遭到日本飛機轟炸,偏居一隅的昭通成為了大量難民躲避戰亂的避難所,難民的到來也帶來了中原燦爛的京劇藝術。1939年昆明至昭通的公路通車後,昭通上層人士親自到昆明、貴陽等地,用重金及專車接來了三十多名京劇演員,並創辦了昭通歷史上第一個京劇班社—怡樂戲院。

 怡樂戲院的演員都是科班出身,具備很高的藝術造詣,最早在上海、南京等地從藝,後因抗戰爆發逃亡西南。因為他們的到來,昭通古城京劇藝術興盛一時。據陳德榮回憶:「當時的怡樂戲院,每天晚上都有演出,且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許多觀眾買不到票依然不願離去,站在戲院外聽戲。」

 為了支援前方抗日,戲班也曾創作不少抗日劇進行義演,引發不少難民廣泛共鳴,演出所得也全用於愛國捐獻。抗戰勝利後,隨著中原難民返鄉,昭通的京劇藝術一度衰落,原來的怡樂戲院也變成了現在的糧食局。

相關新聞
二季GDP減速至7.5% 經濟下行壓力大 (圖)
內地上半年主要數據
專家解讀:鐘擺再度轉向「穩增長」? (圖)
房產投資增速快 需加強調控力度 (圖)
廣東下半年外貿不容樂觀 (圖)
特寫:盛來運:「我也在探底」
李毅中:傳統發展模式已到盡頭 (圖)
內地夏令營熱爆 幼稚園生也遊學 (圖)
部分團只遊不學 貨不對辦 (圖)
高中生掃名牌 購買力驚人
校長教師成推手 利益鏈一環
嫦娥二號突破深空5千萬公里 (圖)
實踐十一號05星成功發射 (圖)
嫦娥二號創造「三項第一」 (圖)
北海艦隊不休整 開展遠海訓練 (圖)
加大離島「國有化」 日將設機構監督
對華出口大減 日財經界憂心
葛蘭素史克道歉聲明:支持中國反腐 (圖)
菲拒與華磋商南海問題
菲拘6名上林淘金者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