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後人立碑紀念29軍在喜峰口退敵可歌可泣的歷史。 網上圖片
河北寬城滿族自治縣近日在考察國民革命軍第29軍長城抗戰遺址時,發現一處墓地,經走訪知情人士和查閱史料,初步認定此處埋葬的是29軍109旅217團即王長海團部分陣亡官兵,人數在200人左右。 ■新華社
墓地位於藍旗地村一處梯田的平地上,高約105米,寬約10米,長約12米,墳地輪廓清晰。當地村民說,由於歷史原因,村裡從未對外公開這片墓地,後來聽說縣裡考察29軍抗戰遺址,並要撰寫《喜峰口長城抗戰記》,才透露了他們守護墓地的信息。
寬城滿族自治縣紅色文化叢書主編曹建民介紹說,當地知情人士回憶29軍夜襲日軍的時間、走的路線、戰鬥形式以及戰鬥的經過等與史料記載一致,才最終確定墓葬身份。
大刀抗日 肉搏退敵
史料記載,1933年,侵華日軍攻佔熱河,進而進犯長城,威逼平津。29軍奉命在喜峰口阻擊敵人,戰事從3月9日到11日,連續3天。29軍以長城為依託,用大刀、手榴彈等簡陋武器,打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雙方血肉相搏多次。11日夜間,趙登禹、佟澤光兩位旅長,親自率領兩旅士兵,分別出潘家口、鐵門關,繞攻敵人。藍旗地29軍陣亡官兵墓,處於王長海團繞攻路線必經之地。
台灣出版的《宋故上將哲元將軍遺集》記載,「趙旅長於11日夜11時,將繞攻部隊在潘家口東岸集合後,即分途繞襲敵之後方。王長海團附手槍三連及王昆山營,沿灤河西岸至蘭旗地,東折襲擊蔡家峪、白臺子之敵炮兵陣地。」並記載這場戰鬥中王長海團「士兵傷亡600餘名」。
藍旗地村61歲的村民劉景萬說,自己的父親劉振賢就參加過掩埋,據父親講,當時掩埋的陣亡官兵在200人左右;95歲的劉景平老人是當年參加過掩埋的唯一健在者,據他回憶,當時村裡參加掩埋的人很多,有七八十人,光挖坑的就二三十人。
曹建民表示,下一步,他將繼續查閱相關檔案,以確定陣亡官兵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