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談起人脈,阿東不禁唏噓,指有同學父母都是牙醫,很早已熟悉行業運作。 曾慶威 攝
「入名校→勤讀書→升大學→搵好工→脫貧窮」是上一代香港人廣為傳頌的向上流動「五部曲」。但近年教育界強調多元智能,收生不單留意成績,還會考慮體藝活動等其他因素,富裕家長以資源優勢「力谷」子女,外界憂慮基層學童甚至連第一部曲也唱不出。但本報分別訪問升學、青少年成長及人力資源專家,他們卻認為窮孩子雖面對「起跑線」的劣勢,但勝算仍存在,最重要是善用社會對基層的支持,做好自己,心裡常存希望,不輕言放棄。
善用免費資源補不足
針對「入名校」的首部曲,升學專家趙榮德認為,貧富學生差距僅屬物質生活,其實沒太大所謂,即使就英文和課外活動兩大「弱點」,基層生只要學懂善用社會免費資源,如上網收看國家地理頻道短片,或參加學校、社區中心及宗教團體,便已可補不足。
曾於傳統名校喇沙書院任副校長,並負責收生面試,趙榮德指有時窮學生永不言敗、具鬥心、踏實的特質,也會吸引面試官注意,不一定輸給所謂「多才多藝」的富家子弟。他又讚揚本報報道的馬健霖「6歲已懂為家人煮飯洗衫,反映他有責任感、懂照顧人」。
勿與富生攀比免自棄
入名校後,就要「勤讀書→升大學」,青協督導主任鄧良順強調,貧富學生起步有別無可爭議,但強調學生即使來自基層,也不要過於與身邊人比較,太執著反會影響成長,而校方角色吃重,要令他們感受到支援,否則心理上或自暴自棄,放棄讀書希望便難以翻身。此外他又提醒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或不自覺於其他同學跟前炫耀自己「放假時周圍飛」,雖然小孩子與人分享生活無可厚非,但家長也應多教導子女考慮別人感受,在適當場合自我適節。
「搵好工→脫貧窮」方面,中原人力資源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認為,名校貴族生不等於「玩晒」,要視工種而定,「例如律師、投資銀行家等,人際網絡會較重要;但一般公司管理層,反要求員工有面對困難的鬥志、決心等,吃過苦的基層生便有優勢」。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