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保存得較為完好的廣州西關大屋。網上圖片
——擬建「預保制度」 一年申報期內禁損禁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叢書 廣州報道)廣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舊城區擁有大量歷史文化遺跡,但近期卻頻頻爆出「歷史建築被強拆」的新聞。廣州市副市長王東昨日表示,當局已啟動第5次文物和歷史建築普查,擬建立預先保護制度,即對尚未確定為文物、歷史建築的,明確在一年的申報期間內不得損壞或拆除。
「東山洋樓、西關大屋」。本是廣州最鮮明的建築印記。然而,近年由於集聚南歐風格騎樓建築群的恩寧路因城市改造正式開拆,粵劇名伶紅線女、陸雲飛、楚岫雲等的故里,今已不存;而劉美卿、關海山、小飛紅等人的舊宅,早成空巢,旦夕堪危。就連昌華涌側的靚少佳故居,也因河涌工程的影響,出現了深淺不一的裂紋。
6月因缺乏一個合法的受保護身份,以及相關部門「遲作為」,導致民國「熊貓建築」的金陵台和妙高台在深夜悄然拆成廢墟;同月蘿崗區地鐵6號線施工現場5座先秦古墓一夕被毀,引發了坊間的震動與聲討。
重申報輕管理致強拆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日前直指,歷史建築被毀,反映出廣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保護上的滯後。「存在重申報(歷史文化名城),輕管理;重建設,輕保護;多頭管理;法規不完善等問題。」而記者也了解到,至2013年全市約有3000處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大量的搶修維修經費,這是制約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工作的重要原因。
針對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歷史古建築保護問題,廣州市副市長王東31日透露,廣州正在推動《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立法工作,其中包括擬建立預先保護制度,即對尚未確定為文物、歷史建築,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明確在一年的申報期內,該建築不得損壞或者拆除。市政府正在研究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已初步確定了6000萬元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用於文物維修、考古發掘、鼓勵社會參與等方面的工作。同時,廣州已全面展開文物和歷史建築大檢查活動,並啟動第五次文物和歷史建築普查工作,對已批未建項目的工地更要盡快查。希望頻發的悲劇事件能夠喚起社會各界的保護共識,盡快還清廣州在歷史文化保護上的「舊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