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從事供港蔬菜種植多年的劉廷奎來說,今年可謂是苦不堪言。去年秋後粵北一直雨水綿綿,葉菜難以吸收肥料,且容易腐爛,他的800多畝供港菜場,減產了兩三成。屋漏兼逢連夜雨,過了元旦到春節前,粵北持續低溫冰凍天氣,許多菜苗還未長成就已凍死在地頭。「原本指望上半年打個翻身仗呢,7月份持續高溫。8月份暴雨不斷,地裡的菜先是被太陽烤得葉焦根黃,接著又全部被沒頂的水活生生地漚爛在地裡。」
劉廷奎告訴記者,這次颱風後,接連幾天的暴雨積水,地裡種的菜心、生菜都泡在了水裡,整畦整畦的菜,都漚得拾不到手,全爛了。「這一季的菜又白種了,基本上是沒收成。」
菜場越遷越北 從東莞到寧夏
十多年前劉廷奎就在惠州、東莞等地經營供港註冊菜場。由於土地租金逐漸高企,且不少地塊遭污染,無法達到供港註冊菜場的要求。自2000年起,他開始逐漸把菜場搬遷到粵北。「前面幾年人工、租金都比較划算,過了一陣子不錯的日子,但是最近幾年什麼都漲價,我們只好繼續想辦法。」劉廷奎告訴記者,除了種菜、管理菜場,他也不擅長做別的。因此,為了能讓營生持續下去,他已經在北方的寧夏開闢了另外一片菜場,還是做供港菜。希望北方的收成能多一些,不要虧到我收手走佬啊!」■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