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欒恩傑讚香港《文匯報》為嫦娥工程做了「很有效」的兩地合作搭橋工作。 本報記者王曉雪 攝
中國探月機器人將於今年12月登陸月球,「我對嫦娥三號發射成功充滿信心!」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最有資格說這句話。承接嫦娥一號、二號超預期的成功發射,迎接著嫦娥三號、四號的發射,亦已打下技術與團隊的堅實基礎,欒恩傑作為嫦娥工程的奠基者與組織者、深空探測「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提出者和倡導者,具有高度的公信力。
香港理大提供重要技術
自1998年起,欒恩傑先後任國家航天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嫦娥工程總指揮,整整十五年他與香港《文匯報》結下一段航天緣。值本報創刊65周年前夕,欒恩傑分外高興說:「《文匯報》對中國嫦娥工程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情與事業心,尤其是關注內地與港澳台科技界的交流,這難能可貴!《文匯報》的工作不能僅用『有益』形容,而是『有效』,為兩地航天科技合作實實在在進行牽線搭橋。」
嫦娥三號、四號將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和自動巡視機器人勘測。欒恩傑說,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香港科學家都參與其中,作出重要貢獻。繞月工程啟動後,許多港澳科研機構、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希望參與到工程中來,時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是其中最熱心的一位。經本報牽線搭橋,潘校長在2006年三月兩次率團到訪探月工程,向欒恩傑與探月辦主任胡浩當面表達參與工程的強烈願望,並匯報理大在此方面的實力,得到欒恩傑的讚賞與肯定。
如今,香港理工大學與嫦娥工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三大領域,已展開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在嫦娥三號及未來計劃中,理大專家容啟亮已有合作項目與意向,包括研發「相機指向機構系統」、「表取採樣執行裝置原理樣機」。
向台灣科技界敞開大門
香港的科學家已成為中國嫦娥工程中重要的科研力量。欒恩傑當年拍板組建的專家委員會,已吸納港大、中大、科大、理大的科學家們參與。他重複當年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談到,希望台灣的科學家們也參與進來;現時嫦娥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正在實施中,從發射月球車到採樣返回等項目,都一如既往向台灣科技界敞開大門,期待兩岸四地科學家聚首探月不是夢!■本報記者 王曉雪、羅洪嘯、凱雷 北京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