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河南荊紫關 一腳踏三省 樂活一家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小小三稜石,就是「一腳踏三省」之地。

 「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反覆無常,多為貶義。然而,當記者踏進該成語的出處——深處豫陝鄂交界處的荊紫關鎮時,才發現小鎮居民已經用自己的新生活,重新詮釋了「朝秦暮楚」這一成語:這裡不再是秦楚爭戰之地,也不再是各省商賈必經的商貿之關,而是「三省居民樂活一家親」的和美之源。 ■圖/文:本報記者 劉蕊、張永傑  實習記者 丁瑞傑

 荊紫關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曾是兵家之地,「早上還是秦國的土地,晚上就成為楚國領土了」,這才有了「朝秦暮楚」這一成語。只是如今人們記住更多的,則是「雞鳴三省荊紫關」。

 記者驅車來到這裡破費了番周折,大約走了近40分鐘的山路之後,記者接連收到兩條短信,分別來自中國電信湖北公司、陝西公司。「果然是一腳踏三省啊,荊紫關鎮終於到了。」原本一直擔心走錯路高度緊張的司機一下放輕鬆了。

無分省份 樂也融融

 一下收到兩省的歡迎短信,記者也疑惑起來,「在這裡打電話豈不是會很貴,一不小心就從河南漫遊到湖北了。」陪同記者採訪的荊紫關鎮副鎮長汪金強告訴記者,通信公司對於這種情況專門設置了一種套餐,不論怎麼打,都不會收漫遊費。

 之所以連通信公司都如此「通融」,原來是因為這裡不僅三省居民雜居一起,還相互通婚,「真真成了一家人,也不分什麼省份了。」

 54歲的王大媽娘家就是湖北的,她1982年嫁到荊紫關鎮,「是不是八人大轎把您抬過來給娶的啊?」看著滿臉幸福的王大媽,記者不禁跟她開玩笑。王大媽笑著說:「什麼八人大轎抬啊,只是自己走著過來的。」原來兩家離得比較近,再加上當時生活條件也不太好,王大媽就這樣走路從湖北嫁到了河南。

 王大媽的女婿則是陝西人,一家人雖然南腔北調口音不同,酸甜苦辣口味有別,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據介紹,像這樣的「三省之家」在荊紫關鎮比比皆是。用賈平凹的話說「一間新房便將三省人扭和在一起了。」

昔別繁榮古街 今嚮自在生活

 關於荊紫關,有史記載的鎮名,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公元前304年,此地屬楚,楚王派太子荊來鎮守,於是就取名叫「荊子口」。後來經過「草橋關」「荊子關」「荊子堡」幾次更名,到清代為「荊子關」,後取荊花呈紫色吉祥之意,改「子」為「紫」,「荊紫關」這樣一個飽含詩情畫意的名字遂延續至今。

 「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荊紫關,歷史上曾是豫鄂陝三邊地帶最繁華的古老集鎮。古街現存2,200多間店舖,雖然不見了當年「三大公司,八大幫會,十二家騾馬店,二十四家商號」的繁榮景象,但「賣件衣服、做個小生意」,小鎮居民的日子倒也自在愜意。

 已經60多歲的劉大媽便居住在古街上,她從上世紀80年代便搬進了這所據稱是「清朝留下來的老宅」。這裡完全不見空調、電風扇等城市人用來降溫的電子玩意,因為房屋本身便 「冬暖夏涼」。大媽利用臨街的店舖賣些女裝,她特別向記者介紹了店舖那厚重的黑漆鋪板門,「晝抽夜裝,白天用來擺放商品,夜裡關門保平安。」

相關新聞
習近平:不能什麼菜都裝進高新區 (圖)
專家解讀:倚重科技創新 打造新增長點 (圖)
文匯緣報慶專題系列 (圖)
彭令文匯慧眼識釣島鐵證 (圖)
民間收藏家獲聘政協文史研究員 (圖)
「嫦娥」總指揮讚文匯為兩地搭橋探月 (圖)
常萬全正告日方:是糾錯時候 (圖)
日擬撥7千萬 用於釣島輿論戰 (圖)
中印年內舉行聯合反恐軍演 (圖)
專家解讀:友好多於摩擦是中印關係主流
遼寧艦戰鬥力被質疑 國防部:屬炒作 (圖)
中國拒阿基諾訪南寧 (圖)
渤海某海域因軍事任務禁航一月 (圖)
Google副總裁巴拉加盟「小米」
外媒關注三中全會經改藥方 (圖)
胡春華:發展粵東西北須兼顧生態
張高麗:經濟數據禁水分 (圖)
滬自貿區推國際船舶登記制 (圖)
橫琴擬攬港澳人才 專業資格或可互認
京津冀冬霾3天 相關官員勢問責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