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小小三稜石,就是「一腳踏三省」之地。
「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反覆無常,多為貶義。然而,當記者踏進該成語的出處——深處豫陝鄂交界處的荊紫關鎮時,才發現小鎮居民已經用自己的新生活,重新詮釋了「朝秦暮楚」這一成語:這裡不再是秦楚爭戰之地,也不再是各省商賈必經的商貿之關,而是「三省居民樂活一家親」的和美之源。 ■圖/文:本報記者 劉蕊、張永傑 實習記者 丁瑞傑
荊紫關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處,曾是兵家之地,「早上還是秦國的土地,晚上就成為楚國領土了」,這才有了「朝秦暮楚」這一成語。只是如今人們記住更多的,則是「雞鳴三省荊紫關」。
記者驅車來到這裡破費了番周折,大約走了近40分鐘的山路之後,記者接連收到兩條短信,分別來自中國電信湖北公司、陝西公司。「果然是一腳踏三省啊,荊紫關鎮終於到了。」原本一直擔心走錯路高度緊張的司機一下放輕鬆了。
無分省份 樂也融融
一下收到兩省的歡迎短信,記者也疑惑起來,「在這裡打電話豈不是會很貴,一不小心就從河南漫遊到湖北了。」陪同記者採訪的荊紫關鎮副鎮長汪金強告訴記者,通信公司對於這種情況專門設置了一種套餐,不論怎麼打,都不會收漫遊費。
之所以連通信公司都如此「通融」,原來是因為這裡不僅三省居民雜居一起,還相互通婚,「真真成了一家人,也不分什麼省份了。」
54歲的王大媽娘家就是湖北的,她1982年嫁到荊紫關鎮,「是不是八人大轎把您抬過來給娶的啊?」看著滿臉幸福的王大媽,記者不禁跟她開玩笑。王大媽笑著說:「什麼八人大轎抬啊,只是自己走著過來的。」原來兩家離得比較近,再加上當時生活條件也不太好,王大媽就這樣走路從湖北嫁到了河南。
王大媽的女婿則是陝西人,一家人雖然南腔北調口音不同,酸甜苦辣口味有別,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據介紹,像這樣的「三省之家」在荊紫關鎮比比皆是。用賈平凹的話說「一間新房便將三省人扭和在一起了。」
昔別繁榮古街 今嚮自在生活
關於荊紫關,有史記載的鎮名,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公元前304年,此地屬楚,楚王派太子荊來鎮守,於是就取名叫「荊子口」。後來經過「草橋關」「荊子關」「荊子堡」幾次更名,到清代為「荊子關」,後取荊花呈紫色吉祥之意,改「子」為「紫」,「荊紫關」這樣一個飽含詩情畫意的名字遂延續至今。
「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荊紫關,歷史上曾是豫鄂陝三邊地帶最繁華的古老集鎮。古街現存2,200多間店舖,雖然不見了當年「三大公司,八大幫會,十二家騾馬店,二十四家商號」的繁榮景象,但「賣件衣服、做個小生意」,小鎮居民的日子倒也自在愜意。
已經60多歲的劉大媽便居住在古街上,她從上世紀80年代便搬進了這所據稱是「清朝留下來的老宅」。這裡完全不見空調、電風扇等城市人用來降溫的電子玩意,因為房屋本身便 「冬暖夏涼」。大媽利用臨街的店舖賣些女裝,她特別向記者介紹了店舖那厚重的黑漆鋪板門,「晝抽夜裝,白天用來擺放商品,夜裡關門保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