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庭審龔愛愛涉嫌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案過程中,公訴方指稱,龔愛愛在出生地陜西省神木縣解家堡鄉登記為常住人口。2005年,她在北京購房時,花費30萬元購買了本人及其女兒的兩個北京戶口。2007年,她又託人為其辦理了名為「龔仙霞」的戶口本和身份證。2008年,龔愛愛再次託人辦理了一個名為「龔愛愛」的戶口,並拿到了與原身份證號碼不同的「龔愛愛」居民身份證。
「房姐」案件折射出中國戶籍管理制度的諸多漏洞。陜西省社科院政治與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波說:「漏洞可能導致有些人擁有雙重戶籍、兩個身份證,甚至身份證重號。這需要公安執法機關加強監管,並加重處罰力度。」
據北京一位多年從事戶籍管理的王姓民警透露,一些在北京上完大學的學生回到老家生活工作,當地公安機關並未收繳其在北京的身份證,並重新辦理了當地身份證件,於是導致一個人有兩個「有效」身份證。另外,身份證件丟失後,只需到派出所報案,填寫申請,然後拿戶口簿補辦。「真丟假丟完全無從考證。」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洪道德建議,戶籍信息管理應該提高科技含量,並改革現有管理制度,同時加大投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準。同時,「戶籍制度改革的關鍵不是『戶口面前人人平等』,而應是『消除戶口之間的不平等』」。 ■據新華社記者 程露、姜辰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