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高端訪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應對南海爭端 華宜打組合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0-08]     我要評論

擱置爭議 轉換合作領域

■ 記 者:近年菲律賓、越南在南海挑釁不斷,外界對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多有批評,這一主張是否已經過時?解決南海問題還有何更好辦法?

■ 張蘊嶺:我個人認為,沒有比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更好的辦法了。但現實來看,共同開發有一些困難。擱置爭議是首要,只有擱置爭議,創建條件,才可以考慮採取合作行動。共同開發要看實際的可能性,不要急急忙忙去涉及資源(油氣)開發。可以考慮走其它可行的路徑。

目前,各相關國家對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都是授權給外國大公司進行,本國獨自開發少,在此情況下,共同開發油氣資源就意味著要劃出一片區域來,大家共同招標,收益分成,各國難以就此形成一致。

幾年前,中、菲、越三國曾經達成過一個聯合勘探協議,但之後,菲、越兩國擔心中國壟斷,擔心中國借此控制海域,成為下一步共同開發的理由和基礎,結果,協議被擱置了。

在此情況下,合作的重點可以從維護地區的穩定和航行安全,保護相關水域、海上資源和環境開始,比如,限制向海裡排放有毒物質,減少污染,合作調查南海生物多樣性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中國已經設立了海上合作基金,可以利用這個基金推進這方面的合作。

和平合作才是大趨勢

■ 記 者:目前《南海行為準則》 (COC)磋商主要困難在哪裡?

■ 張蘊嶺:菲律賓、越南等國希望以相關條款維持他們對南沙地區的島礁和海域佔領的現狀不變,並將現狀固定下來,將擱置爭議變成主權固定化,限制中國的主權訴求。中方提出擱置爭議,前提是堅持主權訴求,即主權歸我,目的是要穩定南海局勢,為將來談判鋪墊條件,COC不是解決主權的,並非是要對南沙地區的佔領現狀固定下來。這也是COC遲遲沒有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記 者:現在內地不少網民批評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軟弱,認為中國應更加強硬甚至應盡早用武力奪回被佔島礁。對此,您怎麼看?

■ 張蘊嶺:南海爭端問題短期內不可能得到解決,要做好爭議長期化的準備。我個人不主張用武力奪回中國認為屬於自己的島礁與海域主權,那樣會引發大的衝突,但是,中國也不能被動的無所作為,對侵犯我國利益的行為要反擊,對挑事端者要懲戒,但總的來看,和平手段仍是大家的共求,穩定、合作還是基本共識,操作的餘地和空間還很大,「不戰而屈人之兵」還是上策。中國政府要在國內日益增強的主權訴求與保持大局穩定、維護和平友好的外部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均衡點。

南海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試金石

■ 記 者:中方該如何應對南海問題上面臨的嚴峻挑戰?

■ 張蘊嶺:現在中國一是要維護大局穩定;二是要利用好東盟總體框架來維持南海協商的格局;三是要有所作為,在南海的合作和開發上找一些新的領域;四是對外部勢力攪局要反制。因此,這需要組合拳。對美國在南海的動作,我看要放在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框架下去操作。中美把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重點放在亞太,而東亞,特別是南海,應是重中之重,是一個試金石。

相關新聞
專訪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東亞峰會非角鬥場 美挑事南海難得逞 (2013-10-08) (圖)
應對南海爭端 華宜打組合拳 (2013-10-08)
中國東盟應建「共同經濟群帶」 (2013-10-08) (圖)
港需轉變角色 發揮人幣離岸優勢 (2013-10-08) (圖)
張蘊嶺簡歷 (2013-10-08)
東亞峰會料聚焦五問題 (2013-10-08)
達巍:中美亞太競爭日烈 管控分歧力求合作 (2013-10-06) (圖)
盡早參與TPP談判 符中國長遠利益 (2013-10-06) (圖)
對台軍售損中美關係 (2013-10-06)
中美經貿摩擦持續 (2013-10-06)
元首會晤難機制化 (2013-10-06)
美或暗中勸阻 促日避與華衝突 (2013-10-06)
達巍簡歷 (2013-10-06)
專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自貿區非滬獨享 未來勢全國佈局 (2013-10-03) (圖)
張漢林簡歷 (2013-10-03) (圖)
話你知:經濟功能區 (2013-10-03)
集大成式創新 單邊自主開放 (2013-10-03) (圖)
自貿區可先試WTO談判成果 (2013-10-03)
中國現有經濟功能區 (2013-10-03)
專訪塔吉克斯坦駐華大使阿利莫夫:上合拓地區經濟 堅決反恐不留情 (2013-09-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高端訪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