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學生:宋欣如
學校:匯知中學
早前,我閱讀黃惠惠教授撰寫的《自我與人際溝通》,本書對學習通識教育科單元一的「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帶來不少啟發。
首先,我深切地理解自信對人格的影響。就舉書中例子,一個自信心較大的人,會對將來作出較好的預測,並會盡力令此應驗。在有關自信的陳述中,也牽涉到自我概念的話題。通過平日閱讀課本知識,學習應試技考,也許我們能學會自我概念的定義,也可能會就此止步,不再向前邁進,終究跨不過課內知識這門檻。而這本書正說出最重要一環,亦是我們作為青少年、作為學生最需要學習的一環,那就是對自我概念作出改變。
在日常社交上,往往會有幾個消極陰沉和自卑的角色。當事人甚至不會發現自己的負面形象,這種現象在處於發育階段的青少年中尤其普遍。根據本書所述,這種消極心態有機會是由不正確或不切實際的自我認知所引起,對自己過分苛刻的看法,會不經不覺地忽略自身的優點。
我認為,人們不自覺的談吐舉止已足以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一個惡劣的初次印象足以讓一個人錯失無數機遇。這樣真的值得嗎?這時就需要改變自我概念,對自己抱有較切實際的覺察,若認為自己在一件事情上表現未如理想之際,請慎重思考這件事的嚴重性,不要讓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擊沉自己。遇上逆境時看清現實,以旁觀者的目光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針對問題進行根治,立下實際可行的目標後,朝之繼續前進。
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除提供充足詮釋外,還提及許多與青少年現實生活掛u的例子。我從書中學會控制情緒對每個人的重要性。現實社會中不僅充滿各種競爭,而且未必有公平可言。面對霸道的事,眼看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被踐踏,會感氣憤及不甘,理應是人之常情;但若太鑽牛角尖,只會令自己無法進步。
許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往往因不能處理情緒而封閉自我,逃避問題,問題無法解決之餘,更變得嚴重了。我認為,大家都有必要細閱本書,細嚼內容,找出問題根源並自發改變自己。擁有良好的自我概念及人際溝通,才能令生活變得豐富,當然這仍視乎往後的努力和上進。我希望透過向身邊人多推薦本書,能協助他們尋找自我並學習正確的溝通方式,建立正面樂觀的心理,拓展自身人際關係及社交圈子。
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占領點評:古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多作反省,確實是求取進步的良方。多看書,提升語文水平,也有助溝通與思考。
徵稿啟事
本報教育版最近新增投稿專欄,廣邀全港中學生撰寫書評,藉此推動學界閱讀風氣。投稿作品每篇介乎500字至800字,須為原創,不得一稿兩投。作品一經刊登,可獲由中華書局贈送50元書券乙張,以及「一九五○年代的香港文學與文化」叢書一本。
投稿者請把書評電郵至wwp.edu@gmail.com。電郵標題請註明「書評專欄投稿」,並列明學生姓名、就讀年級、所屬學校、住址、聯絡電話和電郵,以便編輯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