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上周六社評聲稱:「中央(包括愛國、建制陣營等)丟失香港民主化的大旗,在民主進程,中央變成反派角色,不是順勢推動香港民主建設,而是與香港主流民意相悖。」這種說法,既違反史實,又不尊重憲制,是離開「一國」原則和基本法去談香港民主。事實是,中國收回香港的整個歷史進程以及香港回歸以來的歷史都證明,中央是真心推進香港民主,希望香港能按照「一國兩制」的要求,依據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和決定,落實普選。事實也證明,反對派無視「一國」原則,拋開基本法另搞一套,結果扮演了香港民主發展的反派角色。
香港在150多年的殖民統治時期,歷屆港督由倫敦欽點,港人被剝奪了選舉領導人的民主權利。上世紀80年代,由於中國要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英國政府才決定在香港推動代議制民主,其目的是要玩弄「以華制華」的策略。儘管英國在香港搞「還政於民」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事實是香港的民主發展是由中國收回香港帶動的。在香港回歸祖國後,根據中央制定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針,港人真正開始當家作主,完全由港人選舉自己的領導人,享有真正的民主。
中央一直真心促進香港民主和希望香港依法落實普選,不然就不會把在中英聯合聲明裡根本沒有提及的普選概念寫進基本法,作出莊重的法律承諾,也不會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的方式,明確香港普選的時間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今年3月表達了中央的「三個堅定不移」:中央政府落實2017年普選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普選必須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
事實表明,反對派扮演了香港民主發展的反派角色。最典型的例子是,反對派在2005年底背棄民意,否決當時可以向普選目標邁進一大步的政制發展方案,致使香港的民主政制原地踏步,令社會各界、特區政府和中央方面所付出的心血付諸東流。《明報》2005年12月22日的社評指出,中央對「民主派」已釋出善意,包括區議會方案比「民主派」預料的開明,立法會全體議員訪問珠江三角洲,還有中央與「民主派」議員接觸,加上喬曉陽南下肯定了爭取普選時間表是港人主流民意,但中央這一切努力換來的,卻是「民主派」議員24張反對票。《明報》此篇社評,實際上亦指出了中央真心促進香港民主,反對派則扮演了民主的反派角色。
眾所周知,回歸後,反對派一直邀請美英等外國勢力干預香港選舉事務,干擾香港民主的發展,維基解密披露了這方面的情況。最近,「佔中」搞手勾結「台獨」勢力夥推「佔中」,是要把「佔中」行動引向「港獨」的方向,挑戰「一國」原則,這實際上是將普選引向絕路,導致普選無法順利落實。
討論香港普選,必須尊重事實,尊重憲制。中央不僅在香港普選中具有重要的憲制責任,而且真心誠意希望並盡力推動香港依法落實普選。無視事實和憲制規定,將中央說成是「香港民主化的對立面」,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對香港落實普選有害無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