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公布自願醫療保險計劃的顧問報告。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指出,政府預期保費會上調10%,並考慮提供稅務優惠,鼓勵市民買醫療保險。當中,政府或會設立高風險池,更首次提出年齡及時間限制。事實上,本港的自願醫保計劃要推行成功,不但需成功吸引有能力的人士積極投保,更要確保在財務負擔上不會尾大不掉,以免重蹈美國醫保制度瀕臨「爆煲」的覆轍。當局設立有限制的高風險池以減低長遠財政壓力,並以稅務優惠吸引中產投保,是實事求是的做法。當局應設立監管機制,令保費具有較高競爭力,並且研究加大稅務優惠,以吸引市民投保。
當局自願醫保的一大特點,就是對於投保者來者不拒,包括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這些一向被市場視為高風險人士,目的是讓他們可通過醫保計劃,不必承受公立醫院長時間輪候之苦,並且紓緩公私營醫療失衡的問題。設立高風險池正是用作補貼這些高風險人士,令他們不會被拒於醫保門外。然而,高風險池的資金來自公帑,並非無窮無盡,如果對於投保者完全沒有限制,資金將會有用完的一天,屆時有關的成本將會轉嫁政府,成為長遠的財政包袱。當局為高風險池設立限制,為投保時間設限,有助促使投保者早日投保,減輕財務負擔,令計劃更具可持續性,也可藉此消除健康市民及年輕人的顧慮,不會對自願醫保產生戒心。
自願醫保成功的關鍵,是要得到足夠的年輕人及中產人士投保支持,要吸引他們加入自願醫保,不僅要打消由他們補貼高風險人士的顧慮,更要較現時市場的醫保計劃有更優勝的吸引力。當局應為投保人士提供更多的稅務優惠,以稅務誘因吸引一眾有經濟能力,對醫保又有實際需要的中產人士投保,確保整個保險的資金池有穩定而持續的投入,令整個計劃順利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