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余日東期望市民加強認識禾花雀,同時不要進食。吳沚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沚芊)廣東人不時不食,每年秋冬更愛吃野味「補身」。香港觀鳥會表示,廣東人愛吃的禾花雀,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由「易危」調升為「瀕危」評級,和黑臉琵鷺同級,而且10年內有很大機會滅絕。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表示,禾花雀遷徙到廣東過冬時,被大量非法捕殺,加上城市發展令農地越來越少,特別是水稻田,令禾花雀失去棲息地,以致禾花雀在13年間由「無危」連升3級至「瀕危」物種。
13年飆3級 「無危」變「瀕危」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昨日正式公布「瀕危物種紅皮書」的最新修訂,當中內地及香港人熟悉的禾花雀(黃胸巫鳥),由「無危」級別調升至「瀕危」級別,13年內連升3級,與黑臉琵鷺並列。余日東表示,禾花雀曾經在西伯利亞一帶棲息,是數量眾多及分布廣泛的繁殖候鳥,但過往20年間,在大部分禾花雀繁殖地和越冬地都發現,牠們的數量都大為減少,過去3年芬蘭更沒有繁殖紀錄。
余日東補充,禾花雀在香港一直都屬常見鳥種,1959年有逾3,000隻禾花雀遷徙到香港的紀錄,到上世紀90年代,還有數百隻的紀錄,但踏入千禧年代,最高紀錄只有25隻,擔心禾花雀會在可見的未來滅絕。余日東期望市民加強對禾花雀認識,同時不要進食禾花雀。
被譽「天上人蔘」傳壯陽
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中國項目)傅詠芹指,禾花雀被視為滋補味美的珍饈野味,更盛傳有補腎壯陽功效,甚至稱為「天上人蔘」,但並無科學根據,因中國人進食野味的情況一直未有改善,而內地受保護動物法例的監管有漏洞,令內地非法大量捕捉禾花雀的情況持續惡化,並在黑市販賣和進食,傅詠芹建議內地政府加強巡查監管和加重罰則,以起阻嚇作用。她又指,內地城市急速發展,特別華東一帶的水稻田面積大量減少,令禾花雀失去棲息地,進一步扼殺牠們的生存空間。
香港觀鳥會助理經理(項目)楊莉琪指,香港觀鳥會與長春社在8年前開始,在塱原進行濕地管理計劃,並恢復種植水稻,陸續吸引禾花雀和其他巫鳥類雀鳥到訪,禾花雀的數量開始回升,由2006年只有6隻,至2012年冬天最高紀錄有47隻禾花雀到訪,反映了香港在鳥類保育上仍然可以扮演關鍵的角色。
|